首页 > 协会活动 > 浏览文章
大会报告丨张斌:建筑垃圾行业基层管理人员执法能力与提升方向
2024年8月24日,2024年(第六届)建筑垃圾与城市发展大会在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隆重召开,呼和浩特市原渣管办负责人张斌介绍了建筑垃圾行业基层管理人员执法能力与提升方向。
一、充分科学的执法权配置
1.各方责任与权力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主要负责对建筑垃圾的产生、运输、处置等环节进行统一监管和执法。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对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进行监管和执法。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维护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配合其他部门对建筑垃圾运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的土地规划和审批工作。监督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的土地使用情况,防止违规占用土地。
在实际操作中,各部门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共同做好建筑垃圾执法工作。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建筑垃圾产生单位和运输企业的监管,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建筑垃圾的规范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
2.科学配置建筑垃圾管理执法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明确各部门职责
- 对涉及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关部门,如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交通、住建、公安等,清晰划定各自的具体职责范围,避免职责交叉和推诿现象。
- 制定详细的职责清单,明确在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置等各个环节中各部门的执法重点和权限。
2)建立协调机制
- 设立跨部门的协调机构或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
- 共同制定和执行统一的执法标准和流程,确保执法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3)强化基层执法力量
- 合理分配执法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充实基层执法队伍。
- 加强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
4)引入科技手段
- 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建筑垃圾的产生、运输和处置进行实时监控和追踪。
-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精准度。
5)公众参与和监督
- 鼓励公众举报建筑垃圾违法处理行为,建立便捷的举报渠道和奖励机制。
- 定期公开建筑垃圾管理执法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6)完善法律法规
- 对现有建筑垃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修订,使其更具操作性和适应性。
- 明确违法处理建筑垃圾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标准。
7)评估与调整
- 定期对建筑垃圾管理执法权的配置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执法权的分配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综合施策,能够实现建筑垃圾管理执法权的科学配置,提高建筑垃圾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执法机构间的协同
1.协同工作的重要性
1)跨部门合作
职责分工与协调:不同部门如城管执法部门、建设管理部门和交管部门,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跨部门合作可以明确职责分工,避免职能重叠和空白。
2)信息共享
提升透明度: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实时更新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和处理的数据,提升管理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3)资源整合
技术与资金整合:通过资源整合,能够整合技术支持和财政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和资源化水平。
2.协同机制与模式
1)统筹协调机制
目标设定与规划:建立由城市管理部门主导的统筹协调机制,制定建筑垃圾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各部门共同参与,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2)信息共享机制
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建筑垃圾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将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理等数据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供各部门和相关方实时查询。
3)监督与反馈机制
监督检查:相关部门负责对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和处置、运输、处理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建筑垃圾规范治理。
反馈机制: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和管理机制。
3.提升管理效果的方式
1)提升沟通效率
通过建立定期协调会议和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及时解决管理中的问题。
2)增强透明度
利用信息共享机制和综合管理平台,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公开,增加公众对管理措施的信任。
3)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公私合作模式和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技术力量,提高建筑垃圾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4)实施反馈改进
建立反馈与改进机制,根据公众和相关企业的反馈信息调整管理政策,优化操作流程,提升管理效果。
三、执法人员的素养
1.执法人员素养的定义
1)法律知识
定义:执法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和应用范围。
2)专业技能
定义:指执法人员在特定领域内的技术和操作能力,例如建筑垃圾管理中的分类和处理技术、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措施的可行性。
3)职业道德
定义:包括诚信、公正、透明和对法律的尊重等,体现执法人员在工作中应有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
4)心理素质
定义:指执法人员在工作中所需的心理稳定性、抗压能力和应对冲突的能力。
2.培训方式与发展
1)环境法规培训:内容包括建筑垃圾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程序、案例分析等。方式:线上课程、现场讲座、法律研讨会。
2)资源化技术课程:内容涵盖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措施、分类技术、资源化处理方法、先进处理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方式:实地操作培训、技术讲座、模拟演练。
3)数据分析与信息管理培训:内容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方式:数据分析工具培训、信息系统操作培训、实际案例分析。
4)沟通与协调能力培训:内容强化沟通技巧、跨部门协调、冲突解决。方式: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练习、沟通技巧研讨会。
3.实践中的挑战
1)知识更新滞后
挑战描述:法规更新速度、新技术理解不足。
改进建议和解决方案:建立持续学习机制、建立知识更新平台。
2)技术应用不足
挑战描述:设备和技术应用、数据管理与分析。
改进建议和解决方案:加强技术培训与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3)跨部门协调难题
挑战描述:部门沟通不畅、责任分工不明确。
改进建议和解决方案:优化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
四、执法方式的多元化与现代化
1.多元化与现代化执法方式
1)智能监控系统
应用:实时监控、违章检测。
提高管理效率和资源化效果:减少人工巡检、及时响应、数据记录。
2)大数据分析
应用:数据收集、趋势分析。
提高管理效率和资源化效果:优化资源配置、预测和预防、决策支持。
3)自动化处理设备
应用:自动分拣、智能压缩。
提高管理效率和资源化效果:提升处理效率、提高资源化率、降低运营成本。
4)智能管理平台
应用:集成管理、用户互动。
提高管理效率和资源化效果:信息集中、增强透明度、实时监控与反馈。
2.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1)无人机监测
应用:实时监控、数据采集。
如何优化建筑垃圾处理流程和提高资源化率:提高监控覆盖面、实时反馈和处理、精确数据支持。
2)大数据分析
应用:趋势预测、决策支持。
如何优化建筑垃圾处理流程和提高资源化率:优化资源分配、改进管理策略、提高公众参与。
3)物联网(IoT)技术
应用:设备监控、数据分析。
如何优化建筑垃圾处理流程和提高资源化率:预防性维护、优化运营调度、提高处理效率。
4)智能分类系统
应用:自动分拣、分选效率。
如何优化建筑垃圾处理流程和提高资源化率:提高分类精度、减少人工干预、提升资源化率。
3.统一车辆管控终端技术要求,搭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公共服务平台
1)现状问题:新增车辆对接平台困难;后期安装的设备技术不过关;跨地区作业困难;不利于运输资源优化配置。
2)目的作用
减少行政成本,提升管理水平。通过与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生产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完成生产企业数据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地方政府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对接。实现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全生命周期在线管理,无缝对接各城市管理平台,减少城市管理行政成本,提升地方政府管理平台车辆在线率,提升管理水平。
打通数据共享壁垒,激发建筑垃圾运输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车辆跨地区管理数据实时转换,打通数据共享壁垒,激发建筑垃圾运输市场活力。
推进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更新换代,提升全行业管理水平。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和数据交换服务,对于促进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升级换代,建立产业链全过程闭合管理体系,智能监管全产业链各个环节。
提升中小型城市和地区建筑垃圾管理水平。面向不具备独立建设建筑垃圾管理平台的中小型城市和地区提供管理服务,提升管理水平。
五、科学合理的执法流程
1.执法流程的基本要素
1)源头管理
基本要素:减量化、就地处置、分类标准、分类责任。
优化原则和方法:培训和教育、智能系统、监管机制。
2)运输
基本要素:运输规划、运输车辆管理。
优化原则和方法:优化路线、车辆监控、规范操作。
3)处理
基本要素:处理设施、处理工艺。
优化原则和方法:设施维护、工艺优化、应急预案。
4)资源化利用
基本要素:资源化目标、资源化技术。
优化原则和方法:技术创新、市场开发、政策支持。
2.流程优化的策略
1)简化审批流程
优化措施:集中审批机制、电子审批系统。
实施步骤:需求分析、系统开发、培训和推广、监控与反馈。
2)提高数据透明度
优化措施:数据公开平台、数据共享机制。
实施步骤:平台建设、数据整合、用户培训、反馈改进。
3)加强监管力度
优化措施:智能监控系统、定期检查。
实施步骤:系统部署、检查计划、人员培训、数据分析。
4)提升协作和沟通
优化措施:跨部门协调、沟通机制。
实施步骤:建立机制、定期会议、信息共享。
5)推动技术创新
优化措施:新技术应用、技术评估。
实施步骤:技术调研、试点实施、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