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法规 > 国家法规 > 浏览文章
中央经济工作会首提“零碳园区”,各地怎么建?实现路径如何?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到部委工作会,都明确强调2025年要加快一批零碳园区的建设。
什么是零碳园区?为什么将零碳园区建设摆在如此突出的位置?中央倡议后各地如何落实,做了哪些工作,实现路径如何?零碳园区建设方面还要解决哪些问题,使之真正落地?
面对国补退补、行业增速放缓等困境,零碳园区给固废产业带来哪些机会,固废领域,如垃圾焚烧、有机垃圾、建筑垃圾等细分子行业在脱碳方面还有哪些发力点?
针对这些话题,《CE碳科技》特策划系列文章,本篇主要阐述围绕“零碳园区”概念,各地的响应与探索路径。下篇将邀请行业专家继续探讨零碳园区给予固废产业的机会,着重介绍固废行业脱碳情况以及循环经济产业园零碳(近零碳)案例。
岁末年初,“零碳园区”频频成为高层们关注的对象。
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首提“零碳园区”一词。
12月26日至27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再次强调,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工业节能降碳攻坚力度,探索推进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建设。
1月3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在回答媒体提问时也强调,统筹谋划“十五五”碳达峰行动,研究综合评价考核办法,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加快建立一批零碳园区。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产业园区总数已超过1.5万个,其中省级园区逾2000 个,国家级园区近700 个。可以说“城市,除了马路都是园区”。这些园区分布广泛,涵盖各类产业领域,包括了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商业区等。
然而,伴随着企业“入园”趋势,园区却成了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 “重灾区”,其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比重超四成,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的31%,这无疑给我国 “双碳” 目标的实现带来巨大压力,转型之路迫在眉睫。因此推动绿能替代,打造零碳园区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考虑到零碳园区在资金投入、建设标准、政策法规、成熟案例等方面存在问题与短板,且全国碳市场,尤其是国家核证的自愿减排CCER市场还处于摸索期,市场交易机制还不完善,这都为零碳园区的建设增添许多风险,影响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这不仅需要国家及地方主管部门加大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投入力度,如为园区内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供资金补贴、税收优惠,鼓励创新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也需要建示范、树典型,尽快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实施路径。
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再加上近年来节能降耗、低碳绿色等理念深入人心,多个省市先试先行,抢滩布局零碳产业园区,致力于打造属于本地区,能够代表本地区特色的零碳园区。
内蒙古自治区值得一提。不仅制订了《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零碳产业园计量评价规范》等国内首个零碳产业园区方面地方标准,还依托鄂尔多斯市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系统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光伏、动力电池、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力打造“风光氢储车”国内首个零碳产业园区,目前该产业园区已入驻52家企业,产值预计达到152亿元。
江苏省也于2024年4月印发《(近)零碳产业园建设指南(暂行)》,鼓励重点园区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探索产业园(近)零碳发展模式。
对于如何建设,《零碳园区指南》指出应构建温室气体核算基础能力,并围绕能效水平标杆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供给零碳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运营管理数智化这6各方面开展建设工作,还针对以上6个方面内容进行细化,提出(近)零碳园区创建阶段碳排放绩效参考值(如下表)。
山东省也“不甘落后”。按照《山东省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实施方案》要求,经过申报、专家评审,省生态环境厅在全省筛选一批低碳工作基础较好,最终确定济南市济钢空天信息产业园、明水经济开发区,青岛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淄博市临淄经济开发区,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等20个产业园区具备开展近零碳示范工作先决条件,完善创建方案后可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如表三)。
《安徽省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试行)》也于2024年5月印发,以零碳为标准,统筹建设零碳能源、零碳交通物流、零碳建筑、零碳生产、零碳基础设施、废弃物处理、绿色碳汇、碳金融等内容,力争到2027年打造5个以上零碳产业示范园区,到2030年累计建成20个以上零碳产业园区。
为了细化零碳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安徽省发改委不仅同步出台了零碳园区准入标准、建设指南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如表四),还对符合条件项目给予国家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专项、省级重点节能减碳专项资金支持。受政策的推动,据悉安徽合肥计划依托阳光电源打造零碳工厂、零碳中心产学研基地。淮北、蚌埠积极链接中国建材、海螺集团、金风科技等头部企业,谋划新建新材料零碳产业园。
作为全国首批低碳省,广东早在2017年1月就印发《广东省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优先在城镇、建筑、交通、城市和农村社区、园区、企业等条件成熟地区开展近零碳排放试点工作。鼓励重点企业建设零碳工厂,海信(广东)信息产业园通过建设能源管理平台和推进园区低碳化改造及产业升级,建成国内首个家电领域通过国际第三方权威机构认定的零碳工厂。
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等也在谋划启动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等示范创建工作。
以北京为例,位于朝阳区金盏乡的北京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生态环境部第一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近年来积极打造零碳(负碳)园区。园区处理的废弃物包括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生活其他垃圾、建筑垃圾、废旧物资回收等,这些废弃物都能够在园区内转化为城市发展需要的资源、能源和再生产品,垃圾处理厂已然变身“城市能源站”,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
综上所述,各省市在推进零碳园区建设的进程中,普遍从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及生态等多个维度综合施策,以实现园区的碳中和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核心在于控制碳排放与增强碳吸收,使园区碳排放总量(包括范围 1、范围 2、范围 3 的碳排量)与碳吸收总量相抵后,达到净零排放。
具体而言,首先控制碳源,从能源、生产、交通、建筑、生活等方面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生产模式、使用绿色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负碳技术、倡导低碳交通和低碳生活。其次,加大碳吸收,发展生态碳汇、碳捕捉与封存等技术。此外,建立碳交易市场,实现碳排放权优化配置,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升级。
能源方面,如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并管控化石能源消费;建筑领域,可推广节能材料与绿色建筑技术;交通方面全面电动化,建设智慧交通网络;生产环节引进负碳、清洁生产等创新技术,实现近零排放;此外,构建先进智慧碳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园区能耗、环境质量及碳排放,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什么是零碳园区,它与行业前些年比较热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静脉产业园区,有啥本质的区别?
一个园区真正做到零碳是非常困难的,零碳产业园区在建设和运营中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使其真正落地而不是停留在概念?
零碳园区对固废行业带来哪些机会?固废处理设施在脱碳方面还有哪些工作要做?下篇我们将邀请行业著名专家详细阐述这类话题,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