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走进广州城管丨建筑垃圾治理迈向长效新格局

时间:2025年04月11日信息来源:@建筑杂志社 点击:

  近年来,广州市紧扣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建筑垃圾治理的部署要求,以全国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为契机,聚焦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五大类建筑垃圾,围绕“收运、处置、监管”三大环节,创新实践形成了可操作、可推广、可复制的“广州模式”。3月2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广州召开全国城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现场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秦海翔指出,要加快建立建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广州的探索实践,不仅为本地城市环境优化注入动力,更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提供了宝贵借鉴。

  亮点一:装修垃圾“收运+处置”全链条升级,资源化利用提速

  “以前装修垃圾乱堆乱放,出行不便还影响心情。现在有了资源收集中心,小区环境整洁多了!”荔湾区多宝街道御景社区居民王女士对改造后的资源收集中心赞不绝口。她提到的资源收集中心服务6个小区、约2万户居民,集装修垃圾、生活垃圾、再生资源收运于一体,内部划分为车辆作业区和三大垃圾存放区,新增装修垃圾转运网络,成为全市收集点升级改造的标杆。

走进广州城管丨建筑垃圾治理迈向长效新格局

荔湾区多宝街道资源收集中心

走进广州城管丨建筑垃圾治理迈向长效新格局

广州市装修垃圾收集点管理办法和清运机制

  广州年均产生装修垃圾约300万吨。为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补齐短板、完善长效机制”的要求,广州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全链条收运体系:

  临时收集点织密网络:利用桥下空间、闲置用地等低效资源,全市已设置300余个临时收集点,确保每个街道至少配备1个。

  移动式智能收集厢补位:引导社会企业购置勾臂车,投放200余个智能收集厢至小区或路边,今年计划再增设500个,填补服务盲区。

  资源中心功能整合:升级改造67个资源收集中心,新增零散装修垃圾收运功能,今年还将改造106个,实现设施资源共享。

  在末端处置环节,广州积极引导社会企业参与,已建成17个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筛分、破碎、拌合等工艺,装修垃圾得以高效转化为资源,基本满足全市处置需求。

  亮点二:工程渣土与泥浆定向回收,产业链闭环“变废为宝”

  位于李坑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中建新型建造循环经济园,是广州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明星项目”。该园于2024年8月正式投产,以百万吨级建筑垃圾为起点,打通“建筑垃圾-工程建材-新型建造”全产业链。

走进广州城管丨建筑垃圾治理迈向长效新格局

中建环保建材项目

  中建西部建设第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雷山介绍:“项目通过三大车间联动,将工程渣土和泥浆经水洗筛分制成成品砂,再加工为低碳混凝土和装配式构件。”园区年处置建筑垃圾150万吨,生产低碳混凝土120万立方米、装配式产品5万立方米,内部资源利用率高达92%。

  园区自研“砼联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线上管控,PC车间采用AI图纸解析和数字孪生技术,构件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生产工艺跻身行业前列。这一模式不仅实现源头减量,还推动了行业绿色转型。

 

走进广州城管丨建筑垃圾治理迈向长效新格局

走进广州城管丨建筑垃圾治理迈向长效新格局

建筑垃圾资源化建材产品

  亮点三:工程与拆除垃圾循环回归建设,低碳环保树标杆

  广州环投集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是工程垃圾与拆除垃圾治理的典范。走进处理车间,建筑垃圾经多级破碎筛分,转化为三种规格的再生骨料,再制成绿色混凝土、水稳料和砂浆,年处置能力达100万吨,减少填埋占地约200亩。

走进广州城管丨建筑垃圾治理迈向长效新格局

广州环投集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

  项目负责人祝晓峰表示:“我们通过协同处置,将筛分出的轻物质用于焚烧发电,炉渣再制成水稳料,形成了‘来源于建筑、回归于建设’的循环利用模式。”项目采用密闭厂房、智能控制和三级粉尘处理技术,兼顾效率与环保。

走进广州城管丨建筑垃圾治理迈向长效新格局

广州环投集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内部生产线

  亮点四:数字化监管赋能全过程闭环,效率与秩序双提升

  在白云区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建筑垃圾治理数字化监管平台实时呈现全市工地、运输、处置数据。该平台于2024年10月上线,以电子联单为核心,覆盖“产生-运输-处置”全链条,通过“天网”(无人机巡查)和“地网”(视频卡口、北斗定位)协同监管,精准打击偷排乱倒行为。

  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四级主办魏静茹介绍:“平台接入3000多路视频数据,违规车辆无处遁形。自运行以来,办证率显著提升,涉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9%。”

走进广州城管丨建筑垃圾治理迈向长效新格局

广州市建筑垃圾治理数字化监管平台

  住房城乡建设部在现场会上高屋建瓴地指出,建筑垃圾治理需坚持“常态化整治、完善长效机制、推动行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广州以全链条收运、高效资源化利用和数字化监管为突破口,成功打造了建筑垃圾治理的“广州模式”,不仅有力遏制了乱象滋生,更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推动了行业转型升级。这一模式以扎实的实践验证了国家政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广州将秉持创新驱动与责任担当,继续深化探索,持续完善建筑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融共进,助力国家绿色战略迈向新高度。

(作者:admin 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