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海南多市县建筑垃圾从“乱堆乱放”到“变废为宝”
曾被视为城市“负担”的建筑垃圾,如今在海南省科技创新赋能下,正成为绿色发展的“城市矿藏”。日前,记者跟随海南省住建厅组织的采访调研团在海口、三亚等市县发现令人头痛的建筑垃圾,在这些市县经过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应用实现“变废为宝”,让混凝土碎块化作低碳建材,变成高质量的环保砖等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带来的效益正逐步显现,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海南省住建厅通过探索建立建筑垃圾信息化监管“1+N”模式,即“1个省级展示场景,N个市县运用场景”,目前省级信息化监管平台及18个市县监管平台均已上线运行,全面推行电子联单管理,全力构建“源头可溯、运量可统、信息可查、轨迹可循、违规可判”的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了“源头分类 — 专业运输 — 园区加工 — 市场应用”闭环,解决了非法倾倒、监管滞后等问题,进一步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
记者7月28日走进海口市美楠村建筑垃圾资源化厂的生产车间发现,这里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铲车来回穿梭,将刚运到的建筑垃圾送入分拣线,很快这些建筑垃圾便被智能化的机器分门别类地(塑料、木材、混凝土块、砖块、瓷砖、渣土等)分拣出来,最后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一块块坚硬的建筑废料被破碎、筛分、清洗,“重生”为直径不等的再生材料——再生骨料,再按科学配比混合水泥,最终压制成坚固的一块块不同形状规格的再生环保砖和水稳层材料。目前,这些再生砖已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和人行道铺设,水稳层材料也在道路建设中大量使用。
海口市美楠村建筑垃圾资源化厂总经理邝继产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项目投资金额12000万元,于2024年10月25日建成投产,占地90亩,处理能力90万吨/年,能够存储建筑垃圾1万吨,服务范围为海口市秀英区。目前该厂秉持着“一点不浪费”的宗旨,该资源利用厂真正做到了让城市垃圾从城市中来又回归到城市中去,实现了“垃圾减量,资源循环”,这些再生建材不仅强度达标、成本低廉,更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如何让建筑垃圾颗粒归仓,精准分拣?海口市城市管理局固废管理科科长张克钟说,海口市全面强化建筑垃圾排放的审批核准,督促建筑工地、施工企业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并在项目开工前报属地营商环境部门办理建筑垃圾处置及排放核准,强化源头管控,据统计,截至目前,海口市在建工地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率达到100%,并向社会公布了一批经核准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转运调配场及资源化厂名录。同时,通过在建筑工地出入口安装摄像头、在车辆上安装定位装置、在末端处理设施安装摄像头并接入监督管理平台,实现对排放、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监管。据统计,截至目前,海口市安装符合条件并接入平台的摄像头在建工地275家,占全市符合安装条件工地的100%;全市审批建筑垃圾运输企业66家,登记在线车辆629台。为强化联单管理,市城市管理局向各区环卫部门、住建部门、执法部门提供系统账号,同时开展电子联单申报业务培训,形成部门信息共享、实现治理齐抓共管。针对居民小区、乡村等群众装修垃圾处理难的问题,海口市推出建筑垃圾勾臂运输车及移动式收集箱收运模式,方便居住小区和乡村群众预约,由辖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环卫PPP企业统一收运,既解决了装修垃圾二次装车产生的扬尘及噪音污染,又方便了群众,同时还实现了装修垃圾不落地,减轻了环境污染。截至目前,共投放建筑垃圾勾臂运输车180辆、移动式收集箱720个,累计投放3516个小区(次)。
如何让建筑垃圾真正“变废为宝”?据海南省住建厅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李亮亮介绍,省住建部门联合发改、资规、生态等部门共同发力,齐抓共管,每季度下沉市县,开展要素保障指导,定期调度项目进展,共同推进建筑垃圾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通过联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还利用“卫星+无人机”等信息化手段监管建筑垃圾违法倾倒,通过高清卫星遥感影像确定建筑垃圾违规倾倒多发区域,再利用无人机高清影像核实问题图斑,并构建了“巡查发现问题→平台问题流转→督办→整改完销号”的闭环处置监管模式。目前已累计完成覆盖全省两轮共计6000平方公里的排查工作。此外,省住建部门推广建筑垃圾不落地模式,全省多个市县共购置建筑垃圾勾臂运输车236辆和912个可移动箱体,市民可通过电话、app或公众号、小程序预约收运装修垃圾,目前已累计投放3000余次。加强监督执法,通过强化与综合执法、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建立巡查和联合执法机制,定期组织联合执法行动,加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展联合执法703次,处罚金额约59.83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出台《海南省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地方法规,创新提出“城乡一体化、覆盖全域”“电子‘三联单’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居民装饰装修及自建房建筑垃圾管理人制度”“谁产生谁承担处理费用的责任导向”等管理理念,已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施行,海南成为继广东省后全国第二个出台建筑垃圾专项法规的省份。
记者经过三天的走访调研,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运输环节至关重要。目前海南省通过数字化监管,实时监控运输路线,确保每一车建筑垃圾都“来路清晰、去向明确”。从产生、运输到处置,全省已构建“源头分类——智慧运输——资源再生——产品回用”的管理体系,使过去随意堆放的建筑垃圾,变成了现在的“香饽饽”,让建筑垃圾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