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福建省南平市打造山区建筑垃圾处理样板
为破解建筑垃圾处置难题、推进资源化利用,福建省南平市立足山区特点,因地制宜分片区推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走出了一条极具区域特色的探索之路,构建起适配本地需求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体系。
首先是舞好“龙头”。南平市聚焦“龙头带动”战略,锚定闽北西部的光泽、邵武,闽北中部的建瓯、建阳四大关键区域,培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龙头企业。
其中,光泽县引进总投资2亿元的建筑固废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以先进生产线与分类处置工艺,将废料转化为市政建设骨料、水稳材料等。邵武市则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综合基地建设,总投资5200万元,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产出干混砂浆、再生骨料等产品,有效解决传统填埋污染问题。建瓯市以全链条资源化产品体系为支撑,涵盖烧结砖、商品混凝土等多元产出,助力建筑垃圾高效转化,成为区域循环经济的重要引擎。建阳区建筑垃圾消纳与资源化利用项目,整合技术资源,以“回收—分拣—再生—高值应用”闭环,引领产业升级。
其次是带强“龙身”。在闽北南部的顺昌县,上良坑垃圾填埋场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作为南平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布局的新发力点,设计年处理能力30万吨。在项目推进的同时,顺昌县通过分类挑选存量建筑垃圾,制作工程回填土、再生骨料,既为项目建设筹资,又为场地平整助力。
浦城县地处闽北北部,与顺昌形成南北呼应,该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设计年处理能力100万吨,将进一步完善闽北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的区域协同体系,为闽北地区建筑垃圾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注入新动力。
最后是齐头并进。除龙头企业外,南平市还积极培育中小微企业,构建“龙头+中小微”互补体系。
在武夷山、政和、松溪、延平等地,当地结合自身特色,加强与有意向的民营企业合作,培育形成了一批贴合本地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成为资源化处理体系的重要补充。这些中小微企业与龙头企业形成协作,承接分散、小额建筑垃圾处理需求,参与再生产品细分加工,推动建筑垃圾“应收尽收、应处尽处”,构建起覆盖广泛、响应迅速的处理网络,为体系运转提供多维度支撑。
下一步,南平市将围绕“补全梯队、深化协同、拓展成效”,持续优化山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体系,推动循环经济落地更深、覆盖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