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河南全面推进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利用
【焦作市】多措并举,建筑垃圾处理工作卓有成效
近年来,焦作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约100万立方米,其中建筑拆迁垃圾约60万立方米、工程渣土约40万立方米。穿城而过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新增建筑垃圾900万立方米。为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管理混乱、“垃圾围城”问题,焦作市以建筑垃圾运输特许经营为突破口,狠抓源头管理、扭住运输环节、积极消纳利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健全机制,让建筑垃圾管理有章可循。2012年4月焦作市政府出台了《焦作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为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提供政策依据。二是创新思路,提升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水平。首先,对建筑垃圾运输实行特许经营。市城市管理局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授予焦作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和焦作市奔骋建筑渣土清运有限公司两家实力强、信誉好的运输企业建筑垃圾运输特许经营资质,实行建筑垃圾特许经营。其次,对建筑清运市场实行联合执法。市城管局与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公安、环保五部门实施联合执法,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严格监控,重点查处运输“黑车”,取缔无运输资质的运输车辆,保证建筑垃圾运输市场规范有序。第三,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城管局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焦作伟太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拟建设年处理能力170万吨的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和利用场。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试运行,建筑垃圾利用率可达90%,基本满足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要。
下一步,焦作市将积极探索和推进建筑市场准入许可、建筑垃圾源头控制、运输市场许可经营、消纳场所专业处置的管理新模式,努力形成“源头控制有力、运输监管严格、消纳处置有序、执法查处严厉、道路保洁及时、管理长效有序”的建筑垃圾管理机制,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问题。目前该市正在结合“五项”城市管理专项行动,出台《焦作市城区建筑工地(商砼)管理和建筑垃圾运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多部门协同联动,综合治理,力争使建筑垃圾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多部门联合出台政策,强化对建筑垃圾的前置核准和源头管理,深入推进特许经营运输管理,大力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力求实现长效管理。
【新乡市】稳步推进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特别是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工程的实施,建筑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多,新乡市区年均产生建筑垃圾约450万吨,处理方式基本以回填、填埋为主。2012年市政府出台了《新乡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2013年9月通过公开招投标,市政府和新乡市永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签订建筑垃圾清运处置项目特许经营权协议,建筑垃圾处置场开工建设。新乡市晨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入近千万元的建筑垃圾制砖生产线也已投入生产。
全省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现场会议召开后,新乡市及时调整思路,加快特许经营进程,全面推进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一是指导企业配齐运输设备。目前,新乡市永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购置的第一批10台建筑垃圾专用运输车已经到位,正按照“统一密闭加盖、统一顶灯、统一放大号及反光条、统一GPS管理”的原则,进行规范改装;计划在半年内完成建筑垃圾清运市场整合,年底前市区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率达到80%。二是完善资源化利用设施。新乡市永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引进了目前国际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置循环再利用设备以及其他配套设备,设计日处理建筑垃圾一万吨。该项目已开始厂房建设,预计二季度可完成设备安装,三季度完成调试正式投入运行。三是加大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推广应用力度。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列入绿色建材目录、政府采购目录,城市道路、河道、公园、广场等市政工程凡是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能够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优先采用再生产品,以促进再生产品规模化使用。
【安阳市】积极探索 建筑垃圾处置和利用不断深入
近年来,安阳市市区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已达到110余万吨。为促进建筑垃圾规范管理,安阳市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建立组织机构。市政府于2003年7月成立了市建筑渣土管理领导小组,2010年11月成立了正科级的市建筑渣土管理站,编配77名正式工作人员,全面履行对全市建筑渣土的清运和处置职能。二是狠抓建筑清运市场管理。先后出台《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建筑渣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安阳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建筑渣土运输资质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城市管理执法、住房城乡建设、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严查建筑渣土私拉乱倒等违规清运现象。三是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工作。为改变多年来建筑垃圾主要靠建筑工地内部回填和城市周边废坑回填的简单处理方式,安阳市积极探索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途径,2010年市政府授权市城管执法局对建筑垃圾处置实施特许经营,2012年通过公开招投标,将安阳市永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确立为建筑渣土清运处置再利用特许经营单位,该公司已于2013年底从美国贝塞尔公司引进了先进的建筑垃圾制砖设备。
全省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现场会议召开后,安阳市进一步明确了资源化再利用工作目标,深入推进建筑垃圾特许经营和再生利用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运输市场管理。强化对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的资质认证管理,强力推行建筑垃圾运输准运证和建筑垃圾视频监控与运输GPS定位管理,建立多部门联动查处和道路污染应急机制,确保全市建筑垃圾资质认证车辆GPS定位系统安装率达到100%,车辆密闭化达到100%,建筑垃圾规范化运输水平和道路扬尘污染整治工作得到全面提高。二是积极推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市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环保、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推广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扶持政策,提高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建筑市场的使用比例和范围。三是完善建筑垃圾处置特许经营工作。加强资源整合,明确要求中标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建筑渣土清运处置再利用特许经营方案》,目前特许经营工作正在完善实施之中。
【信阳市】着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信阳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达到500万立方米,高峰时各种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达400多台,建筑垃圾私拉乱倒甚至破坏市政设施现象比较突出。为解决这一热点、难点问题,信阳市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依法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市政府印发《信阳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成立渣土管理办公室,对中心城区建筑垃圾实行统一管理,物价部门制定了建筑垃圾清运处置收费标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代征建筑垃圾处置费,交警部门对重点区域和部位加强监控。二是积极探索建筑垃圾清运处置特许经营工作。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通过公开招投标,与许昌金科建筑清运有限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成立信阳市金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20台加装机械液压密闭装置车辆已参与清运处置。三是启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信阳金科公司计划投入2亿元资金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资利用处置设施,目前已订购了2台RM100移动式破碎机和2台1500筛分机。
全省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现场会议召开后,为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信阳市将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落实征地,加快设施建设。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加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征地工作协调推进力度,鼓励资源化利用工艺、设备研发及处置设施建设,落实国家优惠政策,争取在2014年底前资源化利用设施基本建成,建筑垃圾全部进场处理、再利用。二是联动执法,强化前置核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将加强工地管理,设置施工围档及除尘设施,硬化出入口,设置沉淀池及冲洗保洁设备,否则不予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城管部门负责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否则,相关职能部门不予办理其它审批证件;交警部门加大运输车辆查处,无营运资质、无密闭液压装置车辆不得从事建筑垃圾运输工作。三是规范运输,强化特许经营工作。加强建筑垃圾运输市场管理,对运输车辆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必须安装密闭运输装置,加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及行车记录议,借助公安交警信息平台、数字化城管平台,严厉打击私拉乱运行为。四是出台政策,促进再生产品应用。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列入绿色建材目录、政府采购目录,凡是可以利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必须采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市政工程、道路建设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应采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五是司法保障,增强依法管理合力。探索司法力量参与建筑垃圾规范管理机制,对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清运处置的企业或个人,借助司法力量解决执法难问题。
【驻马店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加速推进
3月14日,全省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现场会议召开后,驻马店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立即向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市长进行了汇报,争取政府对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支持;同时积极组织建筑垃圾特许经营企业赴许昌、新密等地学习先进经验。
近年来,为缓解“垃圾围城”现象,驻马店市相继出台了《驻马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市中心城区建设和管理体制的通知》等有关办法,并在全省较早开始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力促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快速健康开展。虽然起步较早,但驻马店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仍存在筑垃圾运输市场混乱、工作进展缓慢、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
下一步,驻马店市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切实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开工建设,目前,河南浩昌城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处理建筑垃圾500万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在开展选址等前期工作;二是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成立城市建筑垃圾(渣土)管理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三是加强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的规范管理,实行市场准入和市场淘汰制度;四是组建巡查队伍,对建筑工地、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实行全程动态跟踪管理;五是逐步推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GPS管理系统,构建数字化监控平台,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建设,彻底解决建筑垃圾乱倒和垃圾围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