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整治渣土车:扶正也要祛邪
整治渣土车有必要明确渣土车公司或建筑工地的连带责任,以此来倒逼其加强内部管理,遏制疯狂渣土车乱象。
昨天,在郑州市建筑业垃圾清运协会的推介下,郑州多个城区的渣土车公司购置了约100台新型环保渣土车,即日起开始上路营运,这是新型环保渣土车首次亮相郑州。新型渣土车的最大亮点是监管部门可通过后台设置,给渣土车限速60公里,超速时该车无法加速。另外,该车通过后台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对渣土车装卸货时间、行走路线的全程监控。(详细报道见本报A13版)
就郑州而言,午夜狂飙的渣土车频频制造祸端—5月5日凌晨,经开区第十七大街与南三环交叉口,疾驰而来的渣土车撞飞前方面包车后,又将下夜班穿越马路的三名女工撞倒,一名女工头部受伤当场身亡。从去年12月至今,半年时间内渣土车致人死亡的车祸已经4起,血淋淋的悲剧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渣土车已成为这个城市挥之不去的痛苦记忆。
作为久治不愈的管理难题,疯狂渣土车虽屡经整治,却总能一次次死灰复燃。今年1月,本报推出系列报道“炮轰渣土车”之后,各职能部门随即开展专项整治,此举一度让人觉得看到了根治痼疾的希望,然而,无情的车祸却再次粉碎人们美好的幻想。即使是在集中整治期间,笔者每次夜间下班回家,总能遇到几辆灰头土脸的庞然大物从身边呼啸而过,短短十几米斑马线,想要穿过马路也是颤颤巍巍、如履薄冰。集中整治阶段尚且如此,寻常时日自然不必多言。
众所周知,超速、超载、闯禁行等交通违法行为,是渣土车频频肇事的重要因素,尤以夜间车稀人少时段为甚。基于此,集中整治多采取夜间出击的方式,问题的关键在于,大规模集中整治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疯狂渣土车显然不会坐以待毙—相比起“守株待兔”的设卡盘查,渣土车只需改变行车线路就能轻易逃脱。正因为如此,集中整治虽然声势浩大,但收效却未必明显,相比之下,动态的日常监管更加行之有效。
新型渣土车的最大亮点是可以通过后台设置限速,此举就像是为车辆设置了一个“安全阀”,此外,全程监控系统也可以对车辆进行实时监督。不难想象,如果此举落实到位,当能最大限度遏制渣土车午夜狂飙。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积极作用仅就新型渣土车而言,在新型渣土车一时还无法全面覆盖的背景中,如何加强对原有渣土车的管理,显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将新型渣土车比喻为“扶正”,如何为原有渣土车“祛邪”,顺理成章应提上议事日程。
对于渣土车公司而言,购置新型环保渣土车必然意味着增加投入,他们是否会积极主动将渣土车更新换代,显然要打上一个问号。出现在公众视线中的渣土车,不仅灰头土脸而且破旧不堪,有些甚至是由报废车辆改装而来,原因很简单,无论车辆属于渣土车公司还是个人所有,都以“低成本高收益”为最大目标。想要叫热衷于成本最小化的渣土车所有者接受代价不菲的新型渣土车,显然需要一个过程,在此之前,不妨对渣土车实施档案化管理—无论是新型渣土车还是原有渣土车,都必须进行详细的档案检查登记,只有符合条件才能上路行驶,安全性能较差、缺乏相关手续的车辆则禁止上路。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现有法律法规对超载超速的罚款金额,并不足以震慑疯狂渣土车的司机,而惯常执法大多以司机为执法对象,鲜有渣土车公司或建筑工地因此而担责。实际上,无视法律疏于管理的渣土车公司或建筑工地,才是导致疯狂渣土车屡禁不止的关键所在,整治渣土车有必要明确渣土车公司或建筑工地的连带责任,以此来倒逼其加强内部管理,遏制疯狂渣土车乱象。无论“扶正”还是“祛邪”,都离不开渣土车公司或建筑工地的积极参与,明确其责任与罚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