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惠州消纳场建设滞后 非法倾倒建筑垃圾现象频现

时间:2014年05月09日信息来源:惠州日报 点击:

    填埋又浪费资源。日前,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建筑垃圾产生量也迅猛增加。而我市市区至今没有建成一个规范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城市快速发展与消纳场建设滞后,渐渐形成两个对立的矛盾体。有识之士呼吁,实现建筑垃圾处置的资源化、产业化才是最佳出路。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促使建筑垃圾处置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规范之路。

 

惠州消纳场建设滞后 非法倾倒建筑垃圾现象频现
 

    走访 建筑垃圾夹杂着生活垃圾随意弃置路边

    连接市区金山大桥的金山大道,2010年初建成通车,是惠州市区东部一条快速通道。这条宽敞平直、绿树成行的道路旁,不知何时却“长”出了一座很大的垃圾山。

    那里原本是一块相对低洼的荒草地,现在却堆满了建筑垃圾。走近一看,主要是泥土、水泥块、废胶合板、碎瓷片、石头和砖块等,还夹杂了一些塑料饭盒、包装袋等生活垃圾。显然是经过日积月累,垃圾的数量惊人,甚至远远高出路面,形成耸立的小山包,非常难看,还散发出阵阵臭气。

    记者走访发现,随意弃置、非法倾倒建筑垃圾的现象,远不止金山大道一处。位于江北、连接金龙大道和惠民大道的金石一路,在惠州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后面路边一片杂草地上,一堆一堆的装修垃圾混杂着腐烂的桔子、菠萝等水果和其他杂物,又脏又臭。

    此外,惠沙堤、东江二路、西三环路、南三环路等路段,也是建筑垃圾偷倒乱倒的多发区。偷倒者所选地段多为城乡结合部、河沟边、断头路等地方,位置相对偏僻,也不容易被发现。建筑垃圾主要是指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等废弃物,它虽然不像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那样,对环境危害那么严重,但是这样乱抛乱撒也绝不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尤其是路边乱倒的建筑垃圾中,往往混杂着生活垃圾和有害废弃物。

    今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林东波发言指出,很多建筑垃圾被简单填埋或露天堆放,还有相当部分被随意运倒到城市郊区,不仅对惠州的市容市貌和文明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而且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且不可逆转地污染环境。

    监管 偷倒建筑垃圾可重罚,无固定消纳场监管困难

    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还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法规,都明确指出处置建筑垃圾要先经政府环卫部门办理许可证,并运到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按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置。

    据市建筑垃圾管理中心主任钟国梁介绍,到该中心申请建筑垃圾排放许可的,一年只有40来宗。办证的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和道路桥梁施工等工程规模比较大的建设项目,至于民房改建、住宅小区、房屋装修等也会产生建筑垃圾的施工,就很少有自觉来办证的。

    乱倒建筑垃圾,就不用付出代价吗?并非如此。2005年6月起施行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其中第23条规定,对在路边乱倒乱撒建筑垃圾的行为,最高可处以5万元罚款。

    我市自2009年实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成立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后,建筑垃圾处置的执法职能就移交给了该局负责。城管执法人员表示,他们也有受理此类举报,经常开展查处行动。但一方面倾倒地点位置偏僻,偷倒者又多在半夜三更行动,让监管部门也很头疼。经常是事后巡查,或者接到市民反映才能发现。由于抓不到现场,找不到责任人,多数情况下只得由环卫管理部门进行清理。

    法规有明确要求,且设定了高额罚款,偷倒者为何还是有规不遵,甘愿冒险受罚?对此,施工单位也有一肚子委屈。“没地方可倒啊,这么多废料,你要我怎么办?”市区一装修公司的工程管理员姜工说。惠博沿江路边一在建楼盘负责渣土清运的施工人员,也不约而同地发出如此抱怨。

    对于施工人员的意见,钟国梁也颇感无奈,因为市区确实至今没有建成一处规范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没有固定的消纳场,只能四处寻找废弃鱼塘、工地尾坑等可以用于填埋,又需要回填的低洼地,作为临时的建筑垃圾处置点。桥东上板塘污水塘整治、河南岸公园和滨江公园等在建设时,都曾被作为临时消纳场,利用大量的建筑垃圾垫高地基。

    市建筑垃圾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变成了市场中介一般,寻找建筑垃圾的出路成了主要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地方,没多久就填满了,又得寻找下一个地方。如此反复,一年到头都没得消停。“有时嫌我们找的填埋点位置远了,建筑垃圾排放单位就不太情愿去。为了省事,也为了减少运输成本,往往抱着侥幸心理,在半路乱倒了事。”钟国梁说。

    困难 选址征地遇阻,消纳场建设一波三折

    临时找地方回填,建筑垃圾量少的话还可以对付。而近年来,随着惠州城市快速大幅扩容,房地产开发、市政设施等工程建设项目众多,建筑垃圾数量也迅猛增加。据市建筑垃圾管理中心估算,市区建筑垃圾的年产量已达500万立方米。消纳场建设的问题没解决,建筑垃圾乱倒偷倒的现象难以根除。

    记者发现,市区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的消息,早在2009年就已有媒体报道。如今已过了5年,说好的设施为何依然没着落呢?市建筑垃圾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定国说,5年前,市政府确实有规划要建建筑垃圾消纳场,选址在火车西站那边的山坳里。当时不光规划设计,连动工前的环评手续都做了,最终却还是卡在征地环节上。

    自市建筑垃圾管理中心成立起,李定国就进入该中心工作,至今已16年之久。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之波折,作为参与者和亲历者的他深有体会。为了找场地,他劳心劳力,记不起走过多少地方,沟通了多少部门、多少人。

    目前这种临时调剂填埋的方式,总归不是长久之计。以前在市区就有大量鱼塘可填,现在经常要到周边乡镇才能找到场地。另一方面,国家对土地使用和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已不是只要有空地、有低洼地就能用来填埋建筑垃圾。城郊有些村民提出,村里有空地想回填。明知地方看着合适,但如果申请人不能提供国土证和建设规划许可证,不能证明土地的产权和用途的,市建筑垃圾管理中心也不敢轻易允许。

    “前阵子,我们终于在马安找到一处比较大的场所,估计能用个一年半载,暂时不用为垃圾往哪儿填发愁了。”钟国梁感概地说,这也只能解燃眉之急,只有建起大型的、固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才能有效缓解垃圾乱倒偷倒的困境。也只有建设固定的消纳场,建筑垃圾管理才能走上“统一调剂、统一处置、统一管理”的规范化轨道。

    “要是十几年前就建,相对会容易一些,现在地方越来越难找了。但也不能一直搁置下去,拖得越久就会越被动。”李定国说,就像市民家里必须要有厕所一样,建筑垃圾消纳场就是城市的厕所,也是不可缺少的配套设施。

    理想出路 把建筑垃圾变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除建大型消纳场进行填埋外,让建筑垃圾变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被视为一种更理想、更合理的出路。这种做法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也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在《关于科学统筹、循环再利用我市建筑垃圾的建议》的政协提案中,林东波极力主张,我市的建筑垃圾处置之路,要朝着实现建筑垃圾处置资源化的方向走,要整合资源大力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据了解,建筑垃圾的回收加工再利用,在技术层面上已经有了成熟的模式。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又高的国家和地区,资源化循环利用已成为建筑垃圾处置的第一选择。就在今年1月份,广州市也有一家公司开始试点做建筑垃圾回收加工的业务。把建筑垃圾加工成混凝土、环保砖等产品,重新变成建筑施工的用材。当地媒体报道,该公司建成的首期示范项目,生产线处理能力达100吨/小时,最多每天可以处理1000吨建筑垃圾。制砖机一天可制8万块砖,按0.3元/块左右的市场价计算,每台机每天产值就有2.4万元。生产线满负荷运作的话,一天就可产砖约30万块。

    不过据业内人士分析,建筑垃圾处置资源化、产业化的理想很美好,真正做起来却没那么轻松。首先是进入的门槛很高,一方面要有合适的大场地建加工厂,另一方面购买技术和设备动辄投入上千万元。其次在运营过程中,生产成本也偏高,在目前产品相对单一的情况下,还无法单靠产品销售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广州这家企业之所以敢“第一个吃螃蟹”,正是依靠广州市政府的支持。针对大量建筑垃圾无处安置,简单填埋浪费资源的状况,广州市政府在2013年6月制定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方案》,决定从多方面推动建筑垃圾的加工利用。

    实际应用还需政府扶持、政策给力

    钟国梁说,曾经也有深圳那边的老板找上门来,表示他们有建筑垃圾再加工方面的技术,想在惠州投资搞产业开发。不过对方提出,要政府答应给土地、资金、税收等他们满意的优惠条件,才肯落户生产。“我市目前在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这一块还是空白,也没有什么具体的、马上就拿得出的实际政策。当对方得知是这个情况后,就没再谈那个事了。”

    “所以正需要政府扶持,加紧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建筑垃圾处置资源化、产业化发展。”林东波建议,可采取“政府支持、企业开发、市场运作”的方式,政府设立专项资金补贴,对实现再生利用的建筑垃圾,财政按每吨给予定额补贴奖励。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研发领域,对此类项目的投资给予政府贴息贷款支持。

    此外,还要制定推广使用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的政策措施,强制规定建筑工程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并列入工程考核指标,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的生产量。李定国认为,常规监管措施也须进一步加强,职能部门之间加强信息沟通与联合执法行动。最好是能尽快建立建设工程数据信息库,对建筑垃圾处置的整个流程实行信息化管理。

(作者:admin 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