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太原千万吨建筑垃圾各得其所
随着城中村大面积整村拆除、市区数十条道路新建拓宽改造以及大范围集中供热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山西省太原市建筑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不仅严重侵占着土地,甚至带来围城之患,而且在挖掘、运输、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严重影响着市区环境质量的改善进程,成为环境保护的又一大难点。
据太原市市容环卫部门提供的数字显示,2013年太原市建筑垃圾产生量约1450余万吨。今年1~5月,建筑垃圾产生量约840余万吨。这些建筑垃圾,如何在不污染环境的同时,能及时有效消纳和合理处置,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日前随“并州环保行”记者团在太原市市容环卫局采访了解到,太原市三大举措有望破解目前城市建筑垃圾困局,但任重道远。
解决沿途抛撒:分阶段更换或改装1300余台新型渣土车
“我市共有承运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资质的企业44家,车辆1300余台。”太原市渣土管理处处长魏新华说,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市场竞争激烈,渣土运输车“多拉快跑”的问题始终存在。今年以来,在交警部门配合下,太原市环卫部门共查处道路抛撒违规渣土车250余起。
记者了解到,在太原市城乡接合部以及城中村区域,当地村民自营无密闭装置甚至无牌无照渣土车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从事城中村整村拆除产生建筑垃圾的清运。
“这些无资质车辆约600余台,已成为我市建筑垃圾乱倾乱倒的重大隐患。”一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每年市级和城区环卫部门在应急处置乱倾乱倒建筑垃圾上的投入多达300多万元。今年5月底,太原市环卫部门联合全市公安交警支队,对无资质等渣土车辆展开集中整治,一周内便查扣违法车辆29台。
为彻底解决渣土车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难题,从去年10月开始,太原市市容环卫部门派人去北京、石家庄等地“取经”,重点考察新型全密闭装置环保渣土车推广使用情况。据了解,目前,太原市选定的4个厂家的新型渣土车,已有104台“上岗”。
“与原有渣土车相比,新型渣土车最高时速只有77公里。如果密闭盖未盖住或盖得不严,最高时速只有20公里。”魏新华介绍,从今年4月1日起,太原市将分3个阶段、3个区域,将渣土车更换或改装为新型渣土车。其中,改装渣土车约250台,其余渣土车全部更换。
解决渣土消纳:计划再建设6个建筑垃圾专用处置场
据了解,截止2012年底,太原市共有建筑垃圾处置场仅6个,其中两个已被填满。2013年,太原市将渣土处置场审批权限下放至各城区后。经过选址、规划、审批等环节,目前全市建筑垃圾处置场已增至16个,已基本满足全市城市建设的需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垃圾处置场的布局有诸多不合理之处:由于城市南部平原、耕地多,加之西山地区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多,因此,造成建筑垃圾处置场选址非常困难,这直接导致目前太原市建筑垃圾处置场“东面和北面多,南面和西面少”格局。例如,目前,作为城市建设重心的小店区,仅有1个建筑垃圾处置场,晋源区建筑垃圾处置场也只有两个。
“由于布局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给管理带来难度,这也是造成渣土乱堆乱放,个别渣土运输车乱倾乱倒的根源之一。”太原市市容环卫局副局长段耀辉说,“虽然我们通过 GPS 定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乱倾乱倒问题,但仍无法避免局部区域尤其是城乡结合部乱倾乱倒现象的发生。”
目前,16个建筑垃圾处置场均为城中村村民承包经营,实行收费自营,存在不少弊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承包经营,带来的是管理上经费投入的不足。我们只能督促经营者喷水或抑尘剂降尘,但尚未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太原市市容环卫部门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建议将建筑垃圾处置场列入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由市政府统一规划、选址,再建设6个高标准的建筑垃圾专用处置场,每个处置场年填埋、综合处置能力不少于8000万立方。”
解决废物再利用:加快配套建设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生产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垃圾早已被看作“放错位置的资源”。目前,资源化利用步履蹒跚,而太原每年近千万吨建筑垃圾的归途究竟在哪里?
据了解,目前,太原市已起草完成了《太原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建筑垃圾资源利用成为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办法》明确规定,对建筑垃圾建设项目的土地供应、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产品的推广使用等都做出相应的规定。”太原市市容环卫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最快会在年内实施。”
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方面,目前太原市仅有一家企业在阳曲县投资建设了一条生产线,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主要生产环保砖块。不过,因企业本身选址不当导致建筑垃圾运输距离远、运费高等原因,这一生产线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废物再利用效能。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太原市应在建设建筑垃圾专用处置场的同时,进一步加快配套建设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生产线。这样既可节省运输成本、土地占用等问题,又可使建筑垃圾最终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而政府如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