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新常态下节能减排路径何在

时间:2015年04月16日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不仅是制造大国,也是应用大国。在风电、光热、光伏、水电等很多方面,中国的投入和应用都占到世界第一。”在日前于厦门举行的“第四届海西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上,首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厦门大学能源学院院长李宁如是说。

    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国际谈判带来的减排压力日益增加,并将逐步通过碳税等形式影响到中国产品的出口。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当下,如何实现节能减排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重要突破口。

    “我国经济发展已从单纯依靠速度的外延式增长转入依靠创新驱动、结构升级、节能环保等为特点的中高速平稳增长阶段。新能源产业大有可为。”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高益槐表示。

    内外压力与潜力

    “中国用了30多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工业化过程,因此出现今天这种高污染高能耗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必然的。”作为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专家,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部主任谢高地表示。

    但他也认为,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变。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目前每千美元GDP能耗,我国为1.21吨标准煤,是美国的3.8倍。“造成这种局面,有技术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产业结构不同造成的。”谢高地表示。

    第二产业能耗是第三产业的6.1倍。而目前,中国三次产业的产值构成为13/47 /40,而美国为1/24/75。第二产业比重过大,导致我国能耗居高不下。

    同时,生活消费能源量已占到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4%。粗放消费、高消费、过度消费现象普遍存在,这其中也蕴涵着很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而根据《全民节能减排手册》,通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我国每年可节能约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通过增加森林碳汇,也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相当于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艰难中推进

    “尽管我国新能源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也比其他国家大,但在我国能源中的占比还是太低。”李宁表示。

    比如,风电只占百分之二点几,光伏还不到1%。“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到2/3、几乎80%电力来自火电的情况下,在节能减排上我们依然任重道远。”李宁说。

    其中,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不高成为很多专家关注的重点。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主任、曾主编过《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知识手册》的喜文华认为,向企业普及节能减排方面的科学知识很重要。“不能只是在政策上进行限制,甚至一关了之。为什么不教给企业如何节能减排?”

    同时,在新能源和低碳城市发展方面,李宁表示,在欧美国家和地区,更多的不是新建城市的发展,而是旧有城市的改造。但在中国,这两件事同时都得开展。

    遗憾的是,很多地方开展的速度过快,而且相当缺乏规划,导致很多新能源、节能技术很难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被政府部门和开发商规模化应用。

    注重联合与协同

    为此,一些相关联盟正在兴起。

    李宁同时任新能源产业联盟会长。据他介绍,联盟旨在整合新能源产业市场、资本、技术与人才资源,实现系统发展,提升竞争力,打造产业集群,带来协同效应,产生1+1>2的效果。

    “这种联盟在很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阶段是非常有效也是必要的。”李宁表示。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能量回收装备分会则是由陕鼓集团牵头成立的。分会秘书长、陕鼓集团原党委副书记王晓玲介绍说:“在节能减排和工业余能利用方面,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单靠一两家企事业单位的力量肯定达不到市场的需求。为此,我们联合了制造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服务企业等成立能量回收装备分会。”

    “包括大家关注的‘道路拉链’问题,都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安排。比如,做工业园服务一体化设计包括水电气暖和能源供应,都应利用最高端的节能减排技术。”王晓玲表示。

(作者:王卉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新常态;节能减排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