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创新资源化利用模式 建筑垃圾处理成经济增长点

时间:2015年05月20日信息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点击:

创新资源化利用模式 建筑垃圾处理成经济增长点
    我国是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新建面积,消耗了全世界53%的水泥、48%的铁矿石、47%的煤。在“拆一次创造了GDP,盖一次又创造了GDP”这种急功近利政绩观的引导下,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25~30年,建筑垃圾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其利用率不到3%,每年相当于生活垃圾5倍的建筑垃圾亟待处理。
    有数字统计,我国每年建筑垃圾总量约为15.5~24亿吨,绝大部分露天堆放或填埋,使得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加大,造成地下水、土壤污染,形成扬尘、酸雨等。
    根据上海市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的估算,如果2020年这些建筑垃圾能够转化为生态建材,可以创造价值1万亿元,实际上,未经任何处理进行直接填埋的建筑垃圾约占总量的98%,轻度分拣出废金属、废混凝土的约占2%,资源化利用率不足1%,远低于德国和日本的90%,英国的80%和美国的70%。
    《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指出,由于未来数年,我国加速推进城镇化,建筑垃圾排放量会越来越大,保守预计在今后10年,我国平均每年将产生15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因此,未来十几年将是我国建筑垃圾大量产生的时期。
    发改委发布的《2015年国家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中,专门把今年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工作做了详细的规范,就是“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利用,研究起草关于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试点方案,包括开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省的建设工作,鼓励各地探索多种形式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创新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利用的领域和投融资模式。”
    一些投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人士坦言:“目前建筑垃圾再生处理产业化利用仍在摸索阶段,各地政府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还没有建立完整的投资回报机制。到底挣不挣钱、能不能持续发展一直困扰着企业。很多企业看好这个市场,但持观望态度。
    面对“垃圾围城”或者更确切地说“建筑垃圾围城”的困境,关键是要转变发展理念,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一致放在首要位置,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传统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主要有以下几点:1,必须从降耗减排上抓起。2,加快建筑工业化步伐。3,大力发展垃圾处理产业。4,创新体制机制。5,发展绿色建筑、绿色施工。
    由于建筑垃圾经分选、破碎、筛分加工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对解决建筑材料生产资源短缺及巨大的能源消耗具有显著意义。2015年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大势所趋。
(作者:admin 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