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北京的建筑垃圾哪里去
近年来,北京的建筑垃圾几乎占到全市垃圾总量的一半,如何处置成了棘手的问题。本该被视为“金矿”的建筑垃圾何时才能焕发光彩,真正实现其价值?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令人头疼的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城市的“新陈代谢”也快了起来。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已达15.5亿~24亿吨。传统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为填埋和露天堆放,按堆高5米计算,1万吨建筑垃圾将会占地约2.5亩,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不说,还会造成土壤和地表水的污染,甚至可能因堆高超标发生事故。2015年12月20日,一阵巨响和漫天灰烟后,深圳光明新区红坳村余泥渣土受纳场,百米高的渣土倾泻而下,3个工业园33栋建筑损毁或被掩埋。发生滑坡的受纳场,主要堆放物正是渣土和建筑垃圾。
据了解,欧盟国家每年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已达90%,日韩更高达95%以上,而我国目前却不足5%。由于不重视再生资源的利用,我国对砂石等天然资源的依赖极其严重,开采量居全球第一,产量占到全球近一半。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尤为必要。事实上,在我国现阶段要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是没有技术难度的,国内一些权威机构已有相关的调研和技术鉴定。
技术上:可实现资源化
建筑垃圾的产生主要集中在建筑物拆迁、生产施工和装修以及道路的建设、翻修等过程中,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混凝土、石灰、砂石、渣土等,集中资源化处理就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同时,建筑垃圾中还有建筑用胶、涂料、油漆等成分,它们不仅难以生物降解,还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处置不当会危害周边居民的生活。
元泰达是北京首家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厂,成立于2003年,10多年来积累了不少经验。对于如何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总经理王以枫给出了答案。据介绍,他们先将建筑垃圾进行精确的分离分选,再将骨料破碎、分级、整形,然后将骨料和粉体材料进行处理,从而生产出再生高性能混凝土、生态无机料、复合筑路材料以及再生砂浆等。“建筑用胶、涂料、油漆三种物质成分的组成主要来自石化产品提取物或合成物,多数为易燃物,我们将这些物质均作为可燃物放入裂解装置,密闭高温(1200℃以上)无氧裂解处理成小分子气体,产生的小分子气体经三级过滤后作为清洁可燃气,剩余渣磨细后制作成陶粒产品或道路用无机材料,将重金属等物质固化在产品中。”王以枫解释道。
在王以枫看来,要在技术上实现向发达国家看齐并非难事。他表示,元泰达已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三个100%”,分别为建筑垃圾资源化率100%,即入厂的建筑垃圾经过分选分离分类和几道加工工艺后,全部制成再生环保材料,不再产生二次污染;生产过程环保达标率100%,通过多级除尘、泥水分离、清洁能源系统等12个环保系统完全达到环保标准;再生产品市场化率100%,生产的再生产品经大量工程实例应用,完全达到建材行业标准,直接对接市场。业内专业的第三方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曾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对元泰达的建筑垃圾资源一体化项目进行过鉴定,认为其工艺技术具有较强的集成创新性,已达到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水平。
效益上:一些人眼里的“金矿”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600多亿平方米,以每万平方米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废渣五六百吨推算,我国现有建筑面积已产生二三十亿吨建筑垃圾。在北京,每年有3500万~4000万吨建筑垃圾不断产生并未被资源化处置,其中不少或被倾倒在路边、荒地,或与生活垃圾一同被填埋。如此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之下,建筑垃圾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
而在另外一些人眼中,建筑垃圾却是“金矿”,因为对其稍加处理就能变废为宝。慈善界备受争议的名人陈光标就对建筑垃圾情有独钟,其庞大的财富帝国正是建立于不起眼的建筑垃圾之上。2014年1月18日,刚参加完江苏地方“两会”政协会议的陈光标接受了中新网记者的采访,采访中他详细阐释了自己财富的来源:“(工地拆除后)上万吨的垃圾场,我们把里面的碎钢筋等取出来,其余的做成颗粒,卖给别人铺路,30块钱一吨。很多人看不上这个利润,虽然利润很低,但是量很大。”陈光标说,借助其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设备,每年有关拆除这一项,利润加起来就稳定在2亿元左右。
不过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建筑垃圾处理企业都这么幸运。2011年,北京下发了《全面推进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作为当时北京唯一一家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厂,元泰达的负责人着实激动了一把。《意见》提出,通过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设施处置能力以及综合利用等方式,要使2015年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80%。4年多过去了,这个目标远没有实现。元泰达的建筑垃圾设备年处理能力为150万吨,“从处理量和技术上讲,是迄今为止北京市及国内已建成处理量最大的固定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工厂。”王以枫介绍。“目前做建筑垃圾处理是否盈利?”面对记者的提问,王以枫坦言,由于资源化相关政策尤其是建筑垃圾运输进厂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利润,都在亏损”。
管理上:仍需努力探索新机制
“要像处理污水一样处理建筑垃圾。”在中国矿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王栋民看来,污水有管网,建筑垃圾同样也应有一个渠道,让建筑企业有处可送,让处理企业有米下锅。只有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处理链,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2014年,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发布《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工作意见》,为建筑垃圾“戴上”工地管理、行政许可、运输环节、消纳管理等24条“紧箍咒”。该委协调城管、环保、住建委、交管等部门联动,严格规范建筑垃圾土方砂石的管理。依据规定,建设施工(拆除)单位要将建筑垃圾运输费和处理费预存至专用账户,专用账户开户银行根据建设施工(拆除)单位、运输单位、处置场所三方签字和盖章后的结算单拨付费用。“如果违规,这笔费用将被扣除。”时任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王钢称。
“日前发生的深圳山体滑坡事件并非天灾,而是由于对建筑废弃物处理不当所引起受纳场渣土堆填体滑动的生产安全事故。”2015年12月29日,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举办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与利用一体化项目暨标准体系发布会上,联盟理事长韩先福指出,“深圳事件的发生需要建筑废弃物处置行业及管理部门进行深刻反思,并更加需要标准的引导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