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烟台莱山:建筑垃圾处理同山体修复相结合

时间:2016年12月09日信息来源:水母网 点击: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曾几何时,开山采石为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街道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美丽荆山留下了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疤。今天,这道伤痕正在得以修复,所用材料并不贵重,而是困扰不少城市的建筑垃圾。

    莱山区城管部门针对区内建筑垃圾简单堆放,大量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影响市容等问题,探索将垃圾处理同山体修复结合起来,建立了覆盖城乡、横跨三级的建筑垃圾消纳网络。今年以来,该区共处置建筑垃圾7万余方,办理处置证、准运证共130余份,使建筑垃圾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城市管理的难点变为城市管理的亮点。建筑垃圾放哪儿?废弃石矿“张口”等填充

    建筑废弃物,放错了位置就是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莱山区探索将建筑垃圾处置和山体修复结合起来,并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作机制。

    2014年8月,莱山区投资660多万元将解甲庄街道梁家夼村西荆山废弃石矿改造成占地7.6公顷的区级建筑垃圾主处理场,在充分结合破损山体结构特性的前提下,对山体表面进行了平整,对处置场基地平稳层进行了黏土夯实处理,设置了安全防护网、排水渠道、防滑坡围挡等安全设施,满足了可消纳300万方建筑垃圾的需求。

    在区级层面建立主处置场的同时,莱山在街道层面设立了转运点。7个街道园区在辖区选取废弃小型矿坑、虾池等作为主要场地,各建设建筑垃圾小型转运点1—2处,每月定期转运至区主处置场进行集中消纳。

    在村居层面,设立堆放点。莱山在114个村居各设立小型建筑垃圾堆放点1处,主要用于村居产生的残堰断壁、家庭装修、房屋及土炕翻新等建筑垃圾的暂存,形成了建筑垃圾区、街、村三级全覆盖的消纳网络。

    怎么处置?分层填埋分类利用

    莱山区通过多年摸索,总结出一套“分类管理、分区存放,分层处理、综合利用”的消纳模式,让“放错位置的资源”发挥价值,真正做到变废为宝、点石成金。

    分类管理是基础。建筑垃圾运到区级建筑垃圾主处置场后,首先是进行分选归类,主要分为建筑渣土、拆迁类垃圾、家庭装修垃圾、村居建筑垃圾四大类,其中村居建筑垃圾细分为房屋翻新、装修、残垣断壁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而后实行分区存放。在区级建筑垃圾主处置场修筑道路为界,将场区划分为循环利用区、装修区、渣土区、拆迁类垃圾堆放区4个处理单元,不同类别的垃圾运送到不同的单元区域进行分类暂存和整理。

    “在填充时还要做到分层处理。”莱山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填充时将难以分解的水泥板块等放在底部,场内利用专业机械每天进行压实平整,对建筑垃圾进行逐层碾压,确保每一层级的硬度,经过沉降稳定后再进行覆土,待饱和封场后实施种草植树等绿化工程。

    如何常态化?纳入考核处置要核准

    在莱山区,建筑垃圾处置不是一阵风,眼下已实现了常态化运作。

    莱山专门成立区建筑垃圾管理指挥部,作为城管部门常设临时机构,具体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筑垃圾管理工作,解决建筑垃圾管理中的问题。将村居建筑垃圾管理纳入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考核范围,有效激活了各级各部门抓建筑垃圾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城管窗口,对申请提出建筑垃圾处置的单位、个人进行核准,核准无误后,为申请人发放《建筑垃圾准运证》与《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证》。对市政、绿化维护维修产生的建筑垃圾、村居房屋翻新装修建筑垃圾、居民家庭装修建筑垃圾免费处理,对建筑工地渣土、拆迁类建筑垃圾、单位装修建筑垃圾按照2元/立方米的标准收取建筑垃圾处理费用,实现了“政府投资少、垃圾得利用、环境大改善”的良好局面。

    2016年,处置建筑垃圾7万余方,办理处置证、准运证共130余份,使建筑垃圾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城市管理的难点变为城市管理的亮点。

(作者:侯召溪;石广荣 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