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浏览文章
《“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时间:2019年03月14日信息来源:科学技术部 点击:次
2019年3月13日,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等2个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现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固废资源化”和“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2个重点专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019年3月13日至2019年3月27日。
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障资源安全供给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原则,围绕源头减量—智能分类—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精深加工—精准管控全技术链,研究适应我国固废特征的循环利用和污染协同控制理论体系,攻克整装成套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固废问题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与推广模式,建立系列集成示范基地,全面引领提升我国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促进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为大幅度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
本专项执行期2018—2022年。2019年拟部署45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概算约10亿元。重点针对固废源头减量、智能分类回收、清洁增值利用、高效安全转化、智能精深拆解、精准管控决策,以及综合集成示范等内容部署相关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类研究任务,突破一批前瞻性、重大性、急迫性的核心关键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以及一批“短板、卡脖子”关键器件和装备。
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障资源安全供给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原则,围绕源头减量—智能分类—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精深加工—精准管控全技术链,研究适应我国固废特征的循环利用和污染协同控制理论体系,攻克整装成套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固废问题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与推广模式,建立系列集成示范基地,全面引领提升我国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促进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为大幅度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
本专项执行期2018—2022年。2019年拟部署45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概算约10亿元。重点针对固废源头减量、智能分类回收、清洁增值利用、高效安全转化、智能精深拆解、精准管控决策,以及综合集成示范等内容部署相关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类研究任务,突破一批前瞻性、重大性、急迫性的核心关键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以及一批“短板、卡脖子”关键器件和装备。
3.2 城镇建筑垃圾智能精细分选与升级利用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城镇建设建筑垃圾,研发建筑垃圾人工智能分选技术与成套装备,研究建筑垃圾定向分类预处理技术,研究建筑垃圾升级利用技术与产品,研究城镇建设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工程示范-产业推广-政策支持一体化解决方案,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2-3套城镇建筑垃圾人工智能分选技术及成套装备,核心装备国产化率达到100%,具有智能学习功能,建筑垃圾识别精度大于95%,砖/混凝土分选率大于85%,有机/无机材料分选率大于85%,处理成本降低20%以上;形成可规模消纳建筑垃圾的升级利用新产品3-5种。建成10万吨级/年规模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绿色示范工程2-3项,满足《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 36132-2018)要求,实现经济稳定运行。提出城镇建设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工程示范-产业推广-政策支持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全国不同区域建成2-3个集成应用示范基地。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标准或规范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8.9 京津冀工农城固废跨产业跨区域协同利用及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京津冀工农城固废跨产业跨区域处理需求,研究固废产排特征及区域协同处置能力,研究废旧家具、园林及农业等有机固废协同处理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建筑垃圾、尾矿、废渣等无机固废耦合建材化利用技术,研究冶金、建材等工业设施大比例消纳市政污泥、危险废物等有机/无机固废协同处置技术,研究京津冀多源固废协同利用机制与综合解决方案,依托典型城市开展集成示范。
考核指标:构建京津冀工农城固废产排特征图谱及区域协同利用处置数据库,覆盖典型固废6种以上。形成4-5套适合于京津冀地区的工农城固废协同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废弃家具、园林及农业等有机固废综合利用率大于90%,能源转化率大于90%;建筑垃圾、尾矿、废渣等无机固废综合利用率大于90%,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生产成本比市场同类产品降低不少于10%;工业设施消纳市政污泥、危险废物比例比现有国内主流工艺水平提高1倍以上;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要分别不高于10 mg/m3、30 mg/m3、50 mg/m3。依托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建成1-2个综合性集成示范基地,集中建成工程示范4-5项,覆盖典型固废6种以上,年利用处置规模大于30万吨,实现经济稳定运行,集成示范基地固废协同处置综合效益提升30%以上。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形成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及规范征求意见稿3项以上);提出京津冀工农城固废跨产业跨区域协同利用综合解决方案及商业化运行模式,项目成果在京津冀核心区域实现推广应用,带动新增固废处理能力达到100万吨/年以上。
有关说明:集成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鼓励在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所在地区开展集成示范,产学研联合申报。
8.10 长江中游典型城市群多源无机固废集约利用及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长江中游长株潭及周边地区典型城市群 “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研究工业尾矿、建筑垃圾、道路垃圾、冶炼废渣、花岗岩废料等典型多源无机固废产排特性及替代天然砂石的资源属性;研究典型多源无机固废与有机固废复合成型技术及有机粘接新材料;研究多源无机固废高效分类回收-集约化处理-生态化建材利用集成技术,研究适合长江中游气候特点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典型城市群多源无机固废综合利用解决方案与商业化运行模式;依托典型城市开展集成示范。
考核指标:面向长江中游长株潭及周边地区典型城市群,提出工业尾矿、建筑垃圾、道路垃圾、冶炼废渣、花岗岩废料等典型多源无机固废物质流分布规律及资源化属性,形成适用于典型多源无机固废与有机固废复合成型的有机粘接新材料,有机粘接新材料粘结强度大于3MPa,断裂生长率达到100%,建成1万吨/年的有机粘接新材料生产装置;形成3-5套多源固废综合性处置及生态化建材利用成套技术与装备,无机固废深加工利用率大于98%;依托长株潭城市群及周边地区典型城市,建成1项百万吨/年多源无机固废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建成3-5个集成示范利用基地,多源无机固废代替天然砂石的海绵城市透水场地面积不低于200万平米,场地类型涵盖4类以上,工程成本降低不少于10%。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形成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及规范征求意见稿3项以上);提出面向“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城市群多源无机固废集约化利用综合性解决方案与商业化运行模式,在区域内实现推广应用。
有关说明:集成示范应依托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及周边典型城市开展,所在地政府需出具省级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鼓励在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开展集成示范;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研究内容:针对城镇建设建筑垃圾,研发建筑垃圾人工智能分选技术与成套装备,研究建筑垃圾定向分类预处理技术,研究建筑垃圾升级利用技术与产品,研究城镇建设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工程示范-产业推广-政策支持一体化解决方案,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2-3套城镇建筑垃圾人工智能分选技术及成套装备,核心装备国产化率达到100%,具有智能学习功能,建筑垃圾识别精度大于95%,砖/混凝土分选率大于85%,有机/无机材料分选率大于85%,处理成本降低20%以上;形成可规模消纳建筑垃圾的升级利用新产品3-5种。建成10万吨级/年规模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绿色示范工程2-3项,满足《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 36132-2018)要求,实现经济稳定运行。提出城镇建设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工程示范-产业推广-政策支持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全国不同区域建成2-3个集成应用示范基地。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标准或规范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8.9 京津冀工农城固废跨产业跨区域协同利用及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京津冀工农城固废跨产业跨区域处理需求,研究固废产排特征及区域协同处置能力,研究废旧家具、园林及农业等有机固废协同处理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建筑垃圾、尾矿、废渣等无机固废耦合建材化利用技术,研究冶金、建材等工业设施大比例消纳市政污泥、危险废物等有机/无机固废协同处置技术,研究京津冀多源固废协同利用机制与综合解决方案,依托典型城市开展集成示范。
考核指标:构建京津冀工农城固废产排特征图谱及区域协同利用处置数据库,覆盖典型固废6种以上。形成4-5套适合于京津冀地区的工农城固废协同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废弃家具、园林及农业等有机固废综合利用率大于90%,能源转化率大于90%;建筑垃圾、尾矿、废渣等无机固废综合利用率大于90%,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生产成本比市场同类产品降低不少于10%;工业设施消纳市政污泥、危险废物比例比现有国内主流工艺水平提高1倍以上;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要分别不高于10 mg/m3、30 mg/m3、50 mg/m3。依托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建成1-2个综合性集成示范基地,集中建成工程示范4-5项,覆盖典型固废6种以上,年利用处置规模大于30万吨,实现经济稳定运行,集成示范基地固废协同处置综合效益提升30%以上。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形成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及规范征求意见稿3项以上);提出京津冀工农城固废跨产业跨区域协同利用综合解决方案及商业化运行模式,项目成果在京津冀核心区域实现推广应用,带动新增固废处理能力达到100万吨/年以上。
有关说明:集成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鼓励在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所在地区开展集成示范,产学研联合申报。
8.10 长江中游典型城市群多源无机固废集约利用及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长江中游长株潭及周边地区典型城市群 “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研究工业尾矿、建筑垃圾、道路垃圾、冶炼废渣、花岗岩废料等典型多源无机固废产排特性及替代天然砂石的资源属性;研究典型多源无机固废与有机固废复合成型技术及有机粘接新材料;研究多源无机固废高效分类回收-集约化处理-生态化建材利用集成技术,研究适合长江中游气候特点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典型城市群多源无机固废综合利用解决方案与商业化运行模式;依托典型城市开展集成示范。
考核指标:面向长江中游长株潭及周边地区典型城市群,提出工业尾矿、建筑垃圾、道路垃圾、冶炼废渣、花岗岩废料等典型多源无机固废物质流分布规律及资源化属性,形成适用于典型多源无机固废与有机固废复合成型的有机粘接新材料,有机粘接新材料粘结强度大于3MPa,断裂生长率达到100%,建成1万吨/年的有机粘接新材料生产装置;形成3-5套多源固废综合性处置及生态化建材利用成套技术与装备,无机固废深加工利用率大于98%;依托长株潭城市群及周边地区典型城市,建成1项百万吨/年多源无机固废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建成3-5个集成示范利用基地,多源无机固废代替天然砂石的海绵城市透水场地面积不低于200万平米,场地类型涵盖4类以上,工程成本降低不少于10%。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形成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及规范征求意见稿3项以上);提出面向“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城市群多源无机固废集约化利用综合性解决方案与商业化运行模式,在区域内实现推广应用。
有关说明:集成示范应依托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及周边典型城市开展,所在地政府需出具省级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鼓励在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开展集成示范;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作者:admin
)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