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成都:明确职责,压实责任,形成合力 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8月19日,成都市扬尘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召开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建筑垃圾管理强化建筑垃圾污染防治的实施意见》专题会。
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建筑垃圾管理强化建筑垃圾污染防治的实施意见》专题会
会议组织学习了《关于加强全市建筑垃圾管理强化建筑垃圾污染防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交流了建筑垃圾处置工作经验,并对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管委党组书记、主任,一级巡视员王宏斌出席会议并讲话。
充分认识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统筹布局、常抓不懈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超过20亿吨,是生活垃圾产生量的10倍左右,约占城市固体废物总量的40%。建筑垃圾已成为我国城市单一品种排放数量最大、最集中的固体垃圾。
2020年,我市建筑垃圾总量达8624万立方米,全市建筑垃圾总消纳能力达2067万立方米/年,资源化利用设施处理能力约为960万吨/年。
加强建筑垃圾管理,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及排放、运输、消纳和综合利用全过程精细管理,提高建筑垃圾智慧化管理水平,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落实我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完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链,推进建筑行业绿色、循环发展,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必然要求。
要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认真执行国家法律的角度,充分认识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的法治意义;要从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落实中央及省环保督察要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的现实要求;要从推动我市绿色发展,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的社会意义。
执法人员检查建筑垃圾运输车辆
近年来,成都按照建筑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及分类排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要求,积极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建设和系列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顶层设计不断丰富完善,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同时,制定出台《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印发《关于加强全市建筑垃圾管理强化建筑垃圾污染防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思路不断丰富清晰,抓手载体不断具体,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市建筑垃圾管理强化建筑垃圾污染防治的实施意见》
齐抓共管 久久为功 打好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持久战、攻坚战
会议强调,✦ 要明确目标任务,落实主体责任。各级政府是本辖区范围内建筑垃圾处置工作主体。各区(市)县要严格按照《实施意见》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落实主体责任,抓好辖区内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综合利用等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加快设施建设,每个区(市)县必须建设1个建筑垃圾消纳场。同时,要认真推广建筑垃圾“分类排放、分类运输、分类消纳、分类处置”的新机制,加快设施建设,全面推动我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落地落实。
开展扬尘治理专项联合执法检查行动
✦要抓好协同配合,增强工作合力。市扬尘治理办是市政府扬尘污染治理的牵头协调单位,要统筹建筑垃圾的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市城管委是建筑垃圾固废监管单位,要做好建筑垃圾管理牵头协调,不断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政策体系,发挥好市扬尘治理办联席会议制度。市住建局、市交管局等单位要按照《实施意见》中规定的职能职责,抓好各项工作,切实落实部门职责。同时,要大力推广新能源建筑垃圾运输车辆。
建立健全工地管理值守制度
✦ 要抓好执法检查,强化执法保障。加大联合保障执法力度,防止扬尘污染。各区(市)县和市级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地管理值守制度。市和区(市)县扬尘办要组织公安交管、交通执法、综合执法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从严查处。开展源头排放、车辆运输和处置场地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无证运输、“三超一闯”、擅自改装车辆、未密闭运输以及飘散遗漏载运物等违规违法行为,确保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安全规范运行,防止建筑垃圾在运输中造成大气污染。
开展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专项整治暨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
✦ 要抓好设施建设,强化能力保障。要加快建筑垃圾消纳场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推动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和综合利用,确保2021年底,建成双流区(40万吨/年)、温江区(30万吨/年)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快推进龙泉驿区150万吨/年资源化示范项目建设,到2023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达850万吨/年以上。
✦ 要抓好平台建设,推进智慧监管。加快市级和属地建筑垃圾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成都市工地扬尘监控及建筑垃圾运输处置信息监管平台”“成都市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建设,推动全市总体形成“1+N+N”管理平台体系,加快建筑垃圾消纳和资源化利用供需平台建设,结合建设(施工)单位间的处置需求,推动建筑工地供需平台智慧管理,优化工地间内转、挖填自平衡的排放制度,最大限度在全市各类建筑工地间实现建筑垃圾流动和对冲消化利用,充分利用好工地间挖填、工地内内转平衡功能,有效实现源头减量,减少运转带来的污染和风险。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公园城市局、市公安局交管局相关负责人,各区(市)县综合执法(城市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成都环境集团、成都轨道集团、成都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市扬尘办,市城管委相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