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信息化平台助力南京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

时间:2021年11月25日信息来源: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点击:

  数据不透明、信息不互通、监管有盲区……面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长期存在的问题,南京市建委会同规划、城管、交管等部门,整合智慧工地、智慧渣土、智慧征收等系统管理信息,开发上线试运行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监管平台。该平台打通多部门信息壁垒,形成可视化数据看板,实现对建筑垃圾从源头到终端的的全过程、多方位监管。

信息化平台助力南京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

  平台整合了多部门监管信息,由信息总览、源头管理、过程信息、终端管理、统计管理和异常报警及处理六大功能模块组成,利用大数据共享、GIS地图服务、证件审批、场地监控等功能,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集约化、高效化、智能化。

信息化平台助力南京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

  从源头到利用 平台在线“可视”监管

  通过整合多条口的数据,平台完整呈现出拆建项目源头、过程、终端全过程各环节的信息,便于及时获悉备案项目落实情况,实时跟踪,提升管理效能。

信息化平台助力南京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

  源头管理方面,实现了项目来源、备案、现场管理。项目来源管理整合了智慧征收平台国有土地上征收项目、智慧工地平台新建工程项目以及各区拆迁部门推进的集体土地上拆迁项目等多条口信息数据,聚合呈现建筑垃圾产生环节的项目信息,建立目录,便于定位跟踪管理,强化方案备案管理效能。

信息化平台助力南京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

  特别是基于两票制管理逻辑,目前通过试行进出场扫码,进行位置比对,同时记录建筑垃圾产生源,串联点对点的运输链条,量化生成完整运输记录,辅助监管。

信息化平台助力南京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

  方案备案登记版块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案备案的网上审批及展示,简化了审批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限,为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资源化利用企业可直接通过平台申请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案备案,审核通过后即可办理后续运输处置许可。

信息化平台助力南京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

  过程信息方面,通过与智慧渣土综合服务监管平台数据对接,可对渣土车辆的远程状态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包括车辆的电子准运证、行驶路线,车辆的分布情况以及流向、历史运行轨迹等信息。

信息化平台助力南京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

  终端管理方面,通过进出厂车牌自动识别关联、系统智能称重、货物抓拍,实时采集上传至监管平台,配合工地源头运输车辆二维码扫码技术,可实现建筑垃圾从源头到终端的有效监管。平台后台可动态查看企业出入库情况,实现对设施企业的有效监管。

信息化平台助力南京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

  变单元为多元 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

  南京市建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监管平台建设方案,牵头多部门有序推进平台建设,使全市建筑垃圾工地源头信息、运输核准信息、处置利用企业信息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全过程基础数据互通共享。

信息化平台助力南京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

  各行业管理部门通过该平台可准确掌握全市建筑垃圾排放项目、消纳企业、运输企业、运输车辆及司机等基础信息,提升各管理部门、各区县之间的协同监管和处置调度能力,增强全市建筑垃圾的监管力度。

信息化平台助力南京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

  比如,城管部门为平台接入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处置核准和准运证信息,同时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建筑垃圾排放工地信息、备案的资源化利用预计时间、预估量、接收的处置企业等信息。在工地开始排放建筑垃圾时,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通过系统跟踪处理,对有无按照方案将建筑垃圾运输至备案的弃置点进行联合监管。

信息化平台助力南京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

  南京市规划资源局、区建筑垃圾资源化牵头管理部门以及拆迁办可通过平台第一时间掌握备案(登记)项目垃圾排放情况、运输以及最终资源化企业收纳情况。

信息化平台助力南京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

  化被动为主动 异常变化实时监测预警

  基于大数据实时监测,平台围绕各方责任主体行为规范统筹管理,对异常变动进行预报警,实现主动预警管理。平台针对弃置点不符、处理量不符、运输车辆异常等三个方面展开预报警,提醒相关车辆和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信息化平台助力南京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

  例如,平台检测到运输相应项目建筑垃圾的车辆未驶入准运证及备案方案上指定的资源化利用企业,就会触发“车辆运输不符”预警,南京市建委、城管等相关部门根据具体预警信息,按图索骥,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信息化平台助力南京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

  2021年,南京市建委公布了第三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信息名录,21家企业实现建筑垃圾收纳量约210万吨。监管平台的上线试运行,将进一步提升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南京“无废城市”建设 。
(作者:南京建设 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