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常州: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发展 实现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新突破

时间:2021年12月16日信息来源:常州市城市管理局 点击:

  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常州实际,积极开展建筑垃圾治理探索创新,全面提升常州市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目前,常州市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连续三年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筑垃圾专项考核中位居首位。

常州: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发展 实现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新突破

  一、坚持高位谋划,系统推进试点工作

  建筑垃圾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及社会方方面面,必须从市级层面高位谋划,统筹规划,系统推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2018年常州市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多部门参加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编制试点工作方案,协调推进治理试点工作,力争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筑垃圾治理“常州经验”。

  二是加强规划引导。根据常州实际,编制《常州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规划(2017—2030)》,明确建筑垃圾处置的基本原则、近期目标和设施布局。市区计划建设一南(武进区)、一北(新北区)、一东(经开区)、一西(金坛区)四处建筑(装修)垃圾终端处置设施,溧阳市单独设置终端处置场和资源化处理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宜、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终端处理体系。

  三是完善法规制度。市、区两级相继出台渣土处置、垃圾管理、企业信用、考评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从源头管控、运输安全、消纳场建设、诚信考核、长效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有效推动建筑垃圾治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二、构建处理体系,持续强化过程管控

  近年来,常州市积极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体系建设,努力在全省树立资源化利用的全新标杆。

  一是构建闭环式管理模式。结合常州实际,着力打造一链、一线、一端、一网、一平台“五个一”闭环式管理模式,初步形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全产业链。在住宅小区建设房屋式、箱体式收集设施,推行定点收集,打造全覆盖收运链。通过严格准入、规范审批、强化监管等手段加强运输全过程管理,打造无缝隙监管线。加快布局终端处置设施建设,打造资源化处置端。统筹城乡建筑垃圾处理,打造城乡一体化处置网。深化多方保障机制,打造立体化共治平台。

  二是提升无害化处理能力。2014年以来,常州市先后建成4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年处理能力达到265万吨,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处置体系,基本满足常州市建筑垃圾治理需求,同时计划明年建成新北区建筑装璜垃圾处理项目,并在金坛区预留了建筑垃圾项目用地,为后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是加大资源化利用力度。根据产生量和分布特点,采用固定与移动相结合的处置利用方式,实现大批量 建筑垃圾定点再生处理和零散分布建筑垃圾现场快速处理、就地利用。目前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水泥砖、面包砖、仿石抛丸砖、透水砖、生态挡墙等产品,已在常州市市政工程、水利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建筑围挡等方面得到较好应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效初步显现。

常州: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发展 实现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新突破

  三、立足创新发展,打造治理工作特色

  常州市始终将创新理念融入到治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升治理水平,培育特色和亮点。

  一是探索终端协同处理方式。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创新引领、融合发展”的思路,溧阳市建设了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处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联建共享、循环利用,既节约土地、节省投资,又避免了邻避效应。

  二是大力引进先进处理技术。全力推进建筑垃圾处理智能化,力争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2018年建成的绿和公司二期装修垃圾项目是全省首个高资源化率装修垃圾处置项目。该项目集成全球领先的垃圾自动分拣技术,通过7种识别方式,将装修垃圾识别、抓取和分类成10余种物质,再根据每种物质性质针对性进行再生利用。

  三是积极开展产品技术研发。指导企业开展再生产品生产和应用技术研究,与科研单位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出各种高质量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获得专利技术27项,多项产品获得绿色建材标识。

  四是注重创新源头收集模式。针对拆建建筑垃圾收集处置不到位的情况,与建筑垃圾处置企业联动,探索将企业引入房屋拆除、垃圾运输环节,做到拆房、收集、运输、处置和利用全过程参与和管控。

  四、强化协同联动,形成强大治理合力

  坚持市区共管、部门联动,充分发动社会各方参与建筑垃圾治理。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持续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采取提前介入、错时巡查、定点蹲守等方法保持高压态势,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一律立案查处、顶格严处。

  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开展存量建筑垃圾摸排治理,对全市建筑垃圾非正规堆放点分别制定修复治理方案,实行清单销号管理;同时,对已完成整治的场地,做好移交和后续管理。目前,建筑垃圾非正规堆放点全部整治到位。

  三是严格落实考核。市政府与各辖市、区政府签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行动目标责任书》,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纳入工作考核及高质量发展指标考核。

  四是实现信息化监管。初步建成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监管指挥平台,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和运输车辆基础数据、建筑垃圾处置许可数据、车辆运行和监管数据、问题派遣和考核数据的综合运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现和处置各类问题25994个。

  五、补齐发展短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虽然常州市建筑垃圾治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体系构建、制度建设、处理技术、产品使用、产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解决和完善。

  一是加快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常州市将加快终端处置设施规划,适时开工建设新的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理厂。进一步完善建设建筑(装修)垃圾转运调配场或设置临时堆放点,形成覆盖城乡的建筑装璜垃圾收运体系。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个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实现源头减量减排。

  二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原则,积极探索制定建筑垃圾处置收费制度和政府补偿机制。尽快出台《常州市市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打通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利用等各个环节,规范管理部门、投放责任人、处置场等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构筑覆盖全环节、多主体、闭环相扣的制度体系。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扶持政策,推广使用再生产品,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以建筑垃圾治理试点为契机,努力打造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亮点产业,促进企业按照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要求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常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常州: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发展 实现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新突破

  推进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是大势所趋,是改善城市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全国城市建筑垃圾工作现场会在常州召开,是对常州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的全面考核和检验,更是鞭策和鼓励。常州将以此次现场会召开为新起点,系统谋划、务实创新,全力推进和落实相关措施,力争常州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为常州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奋力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admin 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