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资讯 > 学术前沿 > 浏览文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同研究
【摘要】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各领域、各部门系统谋划、步调协调、张弛有序、协同推进,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急功冒进。发挥“双碳”目标的协同效益,关键是要坚持系统全面的观念,权衡好发展与减排、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探索“双碳”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目标协同发展的路径。本文强调,未来应以降碳为战略引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社会公平公正转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并做好传统工业知识技术储备与文化遗产的保留和传承。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碳减排;协同发展
【作者】毛显强 郭枝 高玉冰
本文刊载于《环境保护》杂志2021年第23期
要顺利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统筹考虑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对高碳产业的淘汰和退出要充分考虑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实行差别化管理和渐进式退出,特别是把握好节奏和步骤;应合理评估和确定高碳资产折旧期限,谨慎预期替代技术进入市场的时间;要在5~10年的中短期尺度上具体地规划碳达峰路径,在15~30年的中长期尺度上科学地谋划碳中和战略;不仅要考虑不同人群发展的公平性,还要兼顾空间差异,谋求区域发展协同;不仅要顾及家庭、社区、企业、行业,还要顾及从地方到国家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尺度、多目标协同。如是,方能从容应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巨大挑战,为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巨大动能,以“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中国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描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N]. 人民日报, 2021-03-16.
[2]陈晓, 魏伟. 绿色经济系列报告(一)碳中和:四十年投资蓝图徐徐展开[EB/OL]. (2021-03-07).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308/7142001043003064.shtm.
[3]蔡鼎. 特斯拉赚钱却不是靠卖车!这项收入才是特斯拉2020年首次实现盈利的关键[EB/OL]. (2021-02-02). https://www.sohu.com/a/448305525_115362.
[4]胡鞍钢. 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1, 21(3): 1-15.
[5]张雨曼, 刘学智, 严正, 等. 光伏-储能-热电联产综合能源系统分解协调优化运行研究[J]. 电工技术学报, 2020, 35(11): 94-108.
[6]郭文勇, 蔡富裕, 赵闯, 等. 超导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应用与展望[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9, 43(8): 2-19.
[7]江润洲, 邱晓燕, 陈光堂. 风电场混合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法[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5, 27(1): 37-42, 48.
[8]何少佳. 碳中和技术发展全局观[EB/OL]. (2021-06-07). https://www.iyiou.com/analysis/202106071018519.
[9]刘俊伶, 夏侯沁蕊, 王克, 等. 中国工业部门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9(11): 31-41, 54.
[10]林成炜, 李超, 张迪. 碳中和专题研究报告: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EB/OL]. (2021-03-0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184211667389312.
[11]煤电沙龙第九期|煤电和煤炭转型的就业影响[EB/OL]. (2020-08-05). 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096565-1.html.
[12]Renewable Energy and Jobs Annual Review 2020[R].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13]荆文娜. 煤炭去产能:保就业还需体现“公正转型”[N]. 中国经济导报, 2018-06-21.
[14]毛显强, 邢有凯, 胡涛, 等. 中国电力行业硫、氮、碳协同减排的环境经济路径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4): 748-756.
[15]高玉冰, 毛显强, CORSETTI G, 等. 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效应评价: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1): 2985-2992.
[16]毛显强, 曾桉, 刘胜强, 等. 钢铁行业技术减排措施硫、氮、碳协同控制效应评价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5): 1253-1260.
[17]ZENG A, MAO X, HU T, et al. Regional co-control plan for local air pollutants and CO2 reduction: Method and practic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7, 140: 1226-1235.
[18]邢有凯, 毛显强, 冯相昭, 等. 城市蓝天保卫战行动协同控制局地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效果评估:以唐山市为例[J]. 中国环境管理, 2020, 12(4): 20-28.
[19]耿静, 任丙南, 吕永龙, 等. 海南省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污染物协同减排效应评价[J]. 环境科学, 2016(6): 2401-2408.
[20]毛显强, 曾桉, 胡涛, 等. 技术减排措施协同控制效应评价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12): 1-7.
[21]周涛, 姚亮. 我国工业系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分析[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3(2): 237-241.
[22]毛显强, 曾桉, 邢有凯, 等. 从理念到行动:温室气体与局地污染物减排的协同效益与协同控制研究综述[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1, 17(3): 255-267.
[23]王洪臣.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路径及潜力[J]. 给水排水, 2017, 43(3): 1-3, 73.
[24]唐影. 垃圾焚烧发电过程污染物排放控制研究[D]. 保定: 华北电力大学, 2015.
[25]YAO X, GUO Z, LIU Y, et al. Reduction potential of GHG emissions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for power generation in Beijing[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41: 118283.
[26]郑思伟, 唐伟, 闫兰玲, 等.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的核算及排放特征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9, 41(5): 556-559.
[27]周芳磊.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恶英控制研究与实践[J].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7(6): 93-96.
[28]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02-12-13.
[29]张守攻. 提升生态碳汇能力[N]. 人民日报, 2021-06-10.
[30]梁红, 魏科, 马骄. 我国西北大规模太阳能与风能发电场建设产生的可能气候效应[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20, 26(1): 1-19.
[31]蒋俊霞, 杨丽薇, 李振朝, 等. 风电场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10): 1038-1049.
[32]庞明月, 张力小, 王长波. 基于能值分析的我国小水电生态影响研究[J]. 生态学报, 2015(8): 2741-2749.
[33]KONG Y, KONG Z, LIU Z, et al.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s in China: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J].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7, 71: 720-731.
[34]刘兰翠, 曹东, 王金南.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潜在的环境影响及对策建议[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4): 290-295.
[35]韩耀杰, 张雪艳, 马欣, 等. 地质封存CO2泄漏对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9, 39(20): 7737-7744.
[36]吴宜灿, 王明煌, 付雪微, 等. 核能对全球变暖和人类健康影响初步研究[J]. 核科学与工程, 2018, 38(3): 337-346.
[37]姜子英, 潘自强, 程建平, 等. 我国煤电链与核电链的外部成本比较研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8: 33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