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 浏览文章
《西安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大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
“天眼”监控渭河沿岸固废倾倒、提升农业固废综合利用、多点打造“无废城市细胞”工程……近日,《西安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印发,西安市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打造西安无废新模式。
工业固废:渭河西安段沿岸将启动智能化监管
西安市将推进企业固废精细化管理,量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设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所,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可追溯。到2025年,实现固废相关企业申报登记全覆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限值为0.165吨/万元。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到2025年,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工业企业占比达到60%。
加快工业绿色发展,构建工业“无废细胞”,鼓励绿色产品生产,推广绿色设计,提高再生原料的替代使用比例和产品的可回收性。到2025年,力争创建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累计60家以上,开展绿色工厂建设的企业占比达到3.62%,开展“绿色园区”建设的工业园区达到3家。到2025年底,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循环化改造的工业园区占比达到100%。
推进工业低碳转型,助力碳中和目标达成,提高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到202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9%。
建设工业固废信息化监管系统,建立一般工业固废“产生—转运—处置/利用”全过程的“物联网+”收处模式,实现企业产废数据信息溯源。建立非法固废倾倒点信息化识别系统,对无序混倒、非法堆积、不规范处置的固体废物堆场进行识别摸排,在黄河流域渭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西安段沿岸、工业园区、街道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智能化监管,严厉打击一般工业固废非法倾倒。
农业:提升主要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西安市将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到2025年,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数量不少于22种。
同时,推进农药减量行动;制定出台农药包装相关政策制度;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理体系;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制定出台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相关政策制度。深化“厕所革命”,做好农村卫生厕所提升改造工作,探索建立户厕常态化管护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9%以上,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
生活源:2025年累计新增各类“无废细胞”项目200个以上
西安市将完善收集转运设施,提高生活垃圾回收效率,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包括城市和农村)清运量预计达到440万吨。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推动投放点棚亭化改造,提升分类投放准确率。全面排查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情况,优化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对村庄周围生活垃圾堆存点和填埋场进行全面摸排,对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倒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加强监管。力争到2025年,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
同时,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制度;提高生活垃圾及可回收物回收率,补足大件垃圾回收短板。拓宽大件垃圾收运宣传渠道,实行网格化管理,合理布局大件垃圾暂时堆放点,通过政策鼓励居民自行投放,解决大件垃圾处理困境。到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多点打造“无废城市细胞”工程。将“无废城市”建设理念融入绿色家园创建系列活动,通过政府带头、群众参与的形式,打造“绿色机关”“绿色餐厅”“绿色商贸”“无废社区”等多领域的“无废城市细胞”,从消费端、行为端构建多元“无废模式”。到2025年,累计新增各类“无废细胞”项目200个以上。
此外,推进绿色包装技术应用,建全绿色循环物流体系。立足西安国际化物流枢纽城市定位,推进绿色循环物流体系建设,到2025年,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达到50%。
统筹解决市政污泥增量问题,全面推进市政污泥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城镇污泥处置工程建设,提高污泥终端处置能力。到2025年,建成污泥处置厂10座,实现全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稳定达到95%以上,污泥处置规模达到0.4万吨/日,确保与污水处理能力相匹配,做到日产日清。
西安市将建立塑料污染多元共治体系,加强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监管,禁止超薄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开展渭河(西安段)等主要河流塑料垃圾清理行动,建立长效机制。
建筑垃圾:大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
西安市将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鼓励建设星级绿色建筑,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力争2023年达到80%,2024年达到90%,2025年达到100%。
加快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建设,发展建筑节能技术。推进建筑节能提质增效,鼓励可再生能源应用,重点在日照条件较好且有较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中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推广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规范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运营,强化建筑垃圾多元化末端处置。通过工程回填、土地平整、河道治理、堆山造景、复耕还田等多种方式综合利用工程渣土。
持续强化建筑垃圾违规乱象治理,严肃查处建筑工地等相关产生源头未经审批擅自排放,无资质车辆违规运输、违法偷倒乱倒建筑垃圾等行业乱象。重点关注基本农田、铁路公路两侧、河道及两侧、秦岭保护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敏感区域,开展建筑垃圾偷倒乱倒问题综合整治,进一步消除建筑垃圾违法处置造成的风险隐患和环境污染。
危废:建设西安市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
西安市将落实危险废物源头防控措施,推进产废企业清洁生产。推广减少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危险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促进从源头上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降低危害性。
同时,完善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完善产业园区危险废物收运体系,优化医疗机构分类收集与处置体系,健全生活源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加快生活源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点建设,针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实验室等产生危险废物数量少、种类多、成分复杂的情况,探索建立实验室废物收集体系。
此外,建立危险废物部门联动机制,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提升环境违法成本。广泛宣传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快速发现问题的群防体系。
西安市将建立覆盖全区域、全流程、全种类的危废智慧化、智能化监管体系,推进建设西安市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2025年,完成系统建设并实现同陕西省危险废物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确保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贮存和处置利用。
多点出发 打造西安无废新模式
西安市将引导各开发区的工业园区、大型企业集团建设“无废园区”“无废工厂”。立足航天基地成熟发展的产业集群,建立一套适用于产业园区清洁生产的审核标准和工作流程,建立园区清洁生产审核长效机制。
同时,企业层面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促进园区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废物综合利用,提高园区低碳建设水平;鼓励园区企业开展绿色认证;完善废旧资源回收体系,补齐园区生态产业链。推广航空基地“管委会+公司”发展模式,打造科技园区等产业集群;依托西安市“无废城市”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固体废物产生、收集、处置动态监测。
发挥西安科教基地资源,依托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创建“无废高校”。围绕西安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结合“无废酒店”“无废餐厅”建设,促进游客绿色出行。
根据景区内部交通线路的距离、车辆排放、载客人数、每天班次等数据,通过引入大数据平台优化管理,合理减碳减废。鼓励打造绿色餐饮体验的生态餐厅,利用电子化菜单进行管理,实现餐饮零浪费目标。推进酒店景区全面接入数字化操作管理系统,实现无纸化以及电子门票服务。
此外,推进实施“无废物流”工程;深入推进西安—咸阳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建立跨市转移危险废物电子联单运输轨迹监管制度,实时监控运行轨迹,共同应对危险废物跨界污染事件。
什么是“无废城市”?打造“无废城市”有什么意义?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022年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西安市通过前期申报,成功入选。
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对于加强西安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安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西安市推进“无废城市”工作确定了“路线图”,绘好了“时间表”,制定了“任务书”,构建了一套体现具有西安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西安市将用实际行动打造出具有西安特色的“无废城市”,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西安更大的贡献。